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话,比如说,要努力要“做到最好”。我一直以为这句话挺好的,“做到最好”那就是竭尽我的全力,把这件事情做到没有一丁点儿更好的余地为止。
但现实生活中是这样的吗?
做到最好这句话作为鼓励别人的话的时候,可能是,没那么给人压力的一种激励。
但这句话用在现实生活中,就放在自己身上来说的话,慢慢的随着时间的进程,给自己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小。
因为做到最好,这个词比较模糊,今天做成这样是最好,明天做成那样是最好的,但这个最好究竟是怎么的呢——它会随着时间和心情发生变化。
每天上班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把这一节课讲的很精彩,讲的很好;如果对“精彩”和“好”没有定性究竟到什么程度才算,这样的“最好”实际上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没有用呢?简单的说它非常的模糊,因为这句话太模糊,就会让人无所适从。
没有具体的目标,“做到最好”所带来的是往往离最好相差甚远,很是讽刺,做到最好恰恰是最平庸的配方。
四处的闲逛,无论如何也到不了喜马拉雅山了。
那么“做到最好”不够好,我们究竟用什么来代替,“做到最好”呢?
用具体而艰巨的目标。
具体这个词非常的清晰,显而易见,让人知道你具体的期望值或者是你自己定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比如说,我要减重和我的体重能够到达110斤,非常明显的就能看得出哪一个任务更更具体。
如果再加上时间,那么可操作性就更加的强;我打算三个月减重10斤。
一旦有了这个标准,就排除了目标以下的表现,会避免人们告诉自己,已经够好了。我也就没办法告诉自己,我已经减重,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因为自己定的目标始终在那儿,完成了减重10斤的任务和没有完成减重10斤的任务,体重秤会明晃晃的告诉你,你有没有达标。如果你还没有达标,如果还想成功的话,那只能继续努力了。
为什么要确立一个艰巨的目标是不是很危险?标准太高会不会带来很多问题?难道不是想让自己失望和失败吗?
这里说的艰巨目标,当然不是说让你制定一个不现实或者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艰巨而具有可能性才是关键。
因为有难度的目标才会让你下更大的功夫去做事,你才可能聚精会神,更加没有二心,你还坚持得更久。
多难的目标是合理的呢,你所学的这个知识85%,是你会的,只有15%是新的知识,也就是说它在我们的学习区,拉伸区。这是最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比例。太难了,我们容易放弃,太简单,我们又觉得无聊。
如果放在自己具体的工作中,要求自己每一堂课有具体的任务,比如说:
这堂课中一定要有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把该有的原理讲进去,相应的有练习,有合理的视频,有图片;
当然在课程设计里面也需要让学生有要求:他能够重复课堂的内容,可以举几个实际中生活中的例子。
如果每一堂课都按照这个标准来学习的话,我相信堂堂都会使精品课。
“做到最好”不一定好,我们需要用“艰巨的目标”去替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