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叫做“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善人会与善人为友,而恶人常会与恶人结伴。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常常会误入歧途,往往一些朋友一吆喝,他就不分青红皂白跟着去做一些荒唐事,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从小没有人教他区分善恶,他自己不具备辨别能力,只要遇到不好的环境、不好的朋友,马上就误入歧途。
一个中学生帮朋友打群架,情绪难以把控下失手捅死了对方,警察局打电话到他们家,妈妈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儿子成了杀人犯这样一个事实,刚接到电话时就说:你们一定搞错了,我儿子绝对不会杀人,一定是这个凶手和我儿子重名。当带着手铐的儿子站在她面前是时,妈妈立刻崩溃了,继而只说了一句话:都是你那帮朋友把你害惨了。
很多年轻人把朋友有信理解错了,认为只要朋友有需求,就必须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其实朋友有信中的这个“信”是指信用、信义,而“义”这个字指的是正当的事,具体说就是朋友相交往要遵守道义。我们看一下古代的读书人对待朋友是什么样的态度,在《孝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命名”,意思是一个读书人,只要身边有肯劝诫他的朋友,他的一生都不至于身败名裂。一个人发达的时候最容易得意忘形,这个时候往往朋友的提醒和劝诫往往能够帮助他保持头脑清醒、化解危机。
当今社会,以信义、信用为人做事,才会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有甲乙两位老板,甲老板请乙老板给自己的工厂铺地砖,而乙老板刚刚组建了公司,这是接到的第一个订单。签完合同以后,甲老板细细一算,这个工程干下来,乙老板根本没有利润可赚。甲老板有些纳闷,于是叮嘱相关部门,一定好好盯着乙老板,千万要留意他是否偷工减料、以次充优,结果工程做完以后,从材料到施工乙老板都是一丝不苟。甲老板更疑惑了,做生意哪有不挣钱的道理?难道此人高深莫测、明明挣钱了我没看出来?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亲自去问乙老板。
甲说:这个工程你赚钱了吗?
乙说:没赚钱。
甲接着问:你是做完工程才知道没赚钱,还是签了合同就知道没赚钱?
乙说:签完合同我就知道没赚钱。
甲很惊讶:那你知道没赚钱,你还把它做完?
乙说:因为已经签过合同,所以我必须信守承诺,所以我要把它做完。
甲说:今晚我请你吃饭,请务必赏光,今后我们公司的所有地板都承包给你来做。这位乙老板因为有诚信,他的事业就此有了起色,也是因为诚信,口碑越来越好,事业也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