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公孙赤出使齐国,冉子替他的母亲请求养米,孔子说:“给他一釜。”冉子请求再增加一点,孔子答道:“再给他一庾。”冉子最后给了公孙赤五秉养米。孔子说到:“公孙赤这次去齐国,乘骑的是肥马,穿的是轻薄的裘衣。我听说啊,君子接济穷急的,对于富有的没有必要帮助。”原思当孔子家宰的时候,孔子给他九百斛俸米,原思辞多了,孔子讲:“不要推辞,可以拿这些米给你的邻里乡党啊。“
一个老板该如何体贴下属?
且看孔子的作法。
公孙赤出使齐国,他母亲留在鲁国需要人照顾,所以冉求找老师请求赡养老人的栗米。孔子很爽快的就答应给一釜栗米,相当于一个人两个月的食用量。冉子觉得太少,所以要求孔子再增加一点,所以孔子又增加了一庾,相当于一个人半月的食用量。这时冉求,不解孔子为什么如此的“小气”,孔子解释到,你看公孙赤去齐国出差,骑的是好马,穿的是好衣,家庭富裕充实,不需要我们接济他食物啊。君子施舍帮助别人的原则是,接济那些急迫的,对于富有的没有必要接济啊。
儒家以孝治天下,所以同事出差,母亲当然要代为照顾。但孔子对此却并不迂腐,家庭富裕的家庭需要的不是栗米,所以他不会拒绝弟子的请求,但也不会将栗米给不需要的,因为他要将他分配给更需要的人。
所以像原思这样孤身一人在孔子家打工做管家的,孔子要给他九百斛栗米的俸禄,一为对原思辛苦工作的肯定,更为希望原思拿这些栗米去接济他的乡邻,他的乡邻可能贫困不堪,需要栗米来过活下去。这也许就是孔子心目中比较“急”的人。一来可以帮助这些穷困的乡邻,二来可以融和原思与乡邻之间的情谊,赢得乡邻们的敬爱。
观孔子的作法,可见孔子作为一个老板的圣明,分配给下属的总是他需要的东西。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每一个下属的个人需求不一样,有些可能比较“穷急“,需要较高的待遇,有的人可能更注重工作的成就感,需要工作的挑战,有的人可能更注重工作的前途,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一个老板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识别这些不同员工的需求,然后给予相应的满足,这样才能让员工们得到更好发展的同时,更加信任自己。
做老板的切忌的是搞一条鞭法,给所有人一样的待遇,体现不了差异对待,这样很多员工将会被限制,最后失望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