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应用时代的“任意门”
1月9日,张小龙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上发布的小程序正式上线。
3月27日起,微信开始不间断的发布了关于小程序的一系列功能和规则。
上至广场舞大妈,下至幼儿园的小朋友,微信已成为了国民应用。
在这个全民“微社交”的时代,二维码的身影在大街小巷的各个场景中出现。
小程序开发之前,二维码的存在无非就是加一个公众号或打开一个网页,再不然就是我们最常用的付款功能。
小程序的开发,赋予了二维码新的功能:扫描一个二维码就能直接打开一个接近原生应用的小程序。
小程序正式上线之前,为了一餐美食,我们手机里存放了“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等一系列APP;出门遛个弯,“滴滴出行”“Uber”“摩拜单车”等出行APP又占据了手机屏幕的另一个角落。诸如此类占据手机的APP,举不胜举。
而小程序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这些APP,都将离开我们手机的界面。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想,当小程序的普及到达一定程度后,我们的生活会变成这样——点餐时,扫描桌面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点餐。
二维码跳转出来的页面,并不是一个简陋的H5页面,而是接近饿了么或大众点评的一个点餐应用,付款后就可以等待上菜。这一过程,甚至是可以直接省略点餐的服务员。外出时,百度地图、滴滴出行、摩拜单车等一系列出行APP,也将可以直接由一个二维码代替。
没错,小程序将微信变成了我们的收藏夹,那些放在页面感觉累赘,又不能没有的APP终于有了最好的归宿。
有人说: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成本极低的方式获取体验却远超过网页的应运;为线下实体提供了一个开发成本远低于APP,功能远大于网页的服务客户的工具。
如果把各类应用的后台想成是每一个不同的世界,APP应用即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钥匙,每个世界的钥匙当然各不相同。但现在微信小程序就相当于是一个任意门,只需要这一个门你就可以通往所有的世界,这难道不会很有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