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个问题
“一个公交车上,全是叫兽和大学生,就一个外来民工,有人丢了钱包,你们会先看谁?”
再来看几个词
富二代,河南人,干女儿。
你会用什么眼光看待?
行,先放放。
今天讲一部很精彩的国产翻拍电影
十二公民
这是根据1957年的美国电影《十二怒汉》改编的,融入了大量的本土元素,使这部“普法片”更贴近生活,为了让情节更流畅,在人物身份上也做了相对详细的解释。
当然瑕疵还是有的,比如这个大学补考需要家长到校,天南海北的啊亲,哪有这个可能?还有结尾的高格调,夕阳下每个人身上都洒满了圣母的光辉。。。整得跟公益广告似的。。。
考虑到有人可能没有看过十二怒汉,我简单说下故事情节:
一群学生英美法考试没过,学校找来了家长一起陪考,十二名家长假装自己是陪审团成员,对一件社会上正引发激烈争议的富二代“杀父”案做讨论,得出一致结论才算结束。于是,辩论开始
因为是翻拍,所以十二个人的性格身份大致还是和原版一致的
1号
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其实这个人是没有发表意见的,和其他陪审员相比,没什么存在感。证据都摆在这儿了,嗯有罪;证据被推翻了,无罪。总的来说还是很理性的一个人。就是开场不久一段生闷气的描写让我有些懵逼,明明后面才更应该生气的。。。
57年版的主持人,更理性更有作用,维持秩序,力排众议,对整个过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愧是奥斯卡影帝呢~
2号
这个大学教授啊,哎呦喂标准的中国式老好人,不愿意惹事儿的和事佬。应该对应了大部分的国民吧
3号
主要“反派”,脾气暴躁的出租车司机,一直到最后都在强调有罪,出于私人感情而不是考虑证据,理由不充分结论有问题,但是还是固执己见。
打比方的话,就是现在网上那群说话不负责任的键盘侠!!!
4号
房地产富商,财富可以见得是建立在他的学识才华之上的,虽然有个不知道是不是真爱的女学生女盆友但是不能否认他确实是最强有力的“反方”,始终在用理性和逻辑辩论。
会被误解憎恶,又一定会被奉承的有钱人代表。
5号
被冤枉蹲了一年半的监狱,哥哥至今还躺在医院,是一个极度自卑者。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代表着被法律伤害的一类人
6号
有知识,有涵养,看似正义实则冷漠,容易被引导。
7号
另一个小人物形象,和5号的自卑来自于被正义伤害不同,他的自卑源于对生活的妥协,迫于压力尊严尽失,仇富,油嘴滑舌的小市民。
8号
主人公,检察官的设定让他必须站出来制造11:1的开局,要不其实这电影五分钟就可以演完。
强烈的正义感,追求公正法治。
9号
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8号的人,用老年人的感同身受解释老人的证词,通过细致的观察质疑了女目击者的证词,至关重要。
空巢老人代言人
10号
北京人儿,歧视外地人却又靠外地人的房租维持生活,没有礼貌总是打断别人说话。
被剥夺的一类人
11号
考学两次失败于是留下来当保安,这个类型其实某段时间被宣传过很多,是处于社会底层却心怀梦想的一类人。
12号
摇摆不定,没主见的小市民
说回偏见
1957年的美版,嫌疑人是贫民窟的小男孩
1991年的日版,嫌疑人是一个女孩,而且这个版本是唯一引入女性陪审员,和认为无罪者多的版本
2007年的俄罗斯版,嫌疑人是车臣男孩
2015年的中国版,嫌疑人是富二代
你看,当我们看到这些词语的时候,是不是很自然的带入了偏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词语很多带有偏向性,从小我们就学褒义词贬义词,贬义词一出现,我们会不自觉的认为这是不对的,是错误的,是不好的,是有罪的。
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次因为怀抱偏见,对一个人进行身体上精神上的伤害,同时还洋洋得意自以为正义?
你以为你是正义的维护者,其实你的偏见才是正义的大敌!
回过头看第一个问题,你会不会,第一个就怀疑那位民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