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这本书讲述的是青年时期的主席到梁家河去当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故事。
这本书我读了三遍,第一遍感叹习近平命运的坎坷;第二遍佩服主席顽强的意志,第三遍明白了主席在书中的一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正如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来,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而主席也是在这里奠定了政治基础,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窑洞里长满了故事
主席当时去往延安梁家河时,主要是因为受父亲冤案影响,在北京吃尽了苦头。所以这次下乡更像是一种“逃离”。在梁家河,主席也遭受了不少折磨。蛆的前几天还能吃上正常饭,之后每天就以野菜,糠窝头来充饥,跳蚕,来鼠,臭虫更是无处不在,再加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主席当时生活里充满着困难。但,即使是在这种环境下,主席仍然没有放弃。在村里,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干活从不“撒奸儿”给村民留下个“好后生”的印象,我认为在梁家河的这几年,主席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完成了从“北京娃”到“农村娃“的角色转换。 .
修身养性
主席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没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在梁家河这个条件受限的地方,主席总想着法儿的借书看。有时甚至为借一本书跑三四十里。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主席都看了,主席还经常在夜里借助煤油灯的光来读书,结果导致每天早上脸都被烟熏得焦黑。主席的这些行为为他后来的政治,文化,思想等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对应了那句话,一种习惯成就一种人生。
人民的公仆
来到梁家河不久,这个厚道老实,爱读书的小伙子就受到了人们的推举,当上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人来到这世上,就是来当干部的为人们做好事的。”“当干部身上要留住泥土味儿。”“办事要一碗水端平,这样群众才能服你。”这都是主席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道理。而他也是这样去做。的为村民们修淤地坝,水坠坎;大搞沼气,让家家户户都用沼气生火做饭;他还修建了铁业社,缝纫社……主席是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做好事。
我们走在阳光大道上
二十二岁时,主席泪别梁家开始了他自己的道路。如今,当初的主席已经变成了总书记,梁家河也因为当年主席的改革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脱贫致富的乡村。正如前面所说,梁家河的变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总书记既然能让梁家河富起来,那一定能让中国富起来,强起来,向“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破浪启航。我在第三遍读完这本书时感触很深,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谁说学习只能在学校里,就算贫瘠的陕北高原上,也能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主席在那里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有为青年,从一个“逃离者”变成了领导人,从农村到城市,从北京到梁家河,不变的是习近平那颗坚毅、质朴而又善良的心。在这里,主席确定了身份:人民公仆;培养了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他走到哪里,他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梁家河这个地方远远比你想象的更加有哲理,可不要小瞧它,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 悦读分享 8.1班 唐梓程
你是我的阳光
一杯清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培养美好的品质。有一本书就是我的太阳,让我始终难以忘记。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往西方极乐世界拜佛求经,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取回真经。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独具个性的人物,有神通广大、桀骜不驯的孙悟空,有好吃懒做、憨厚可爱的猪八戒,有勤勤恳恳、忠心不贰的沙和尚,还有一心向佛、善良悲悯的唐三藏。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我从小就被他的调皮可爱、神通广大吸引住了,于是我就迷上了《西游记》,尽管它的文字晦涩难懂,但我还是坚持看完了它。
它不仅是一本书,也是我的知心好友。当我失败时,他激励我向前;当我悲伤时,它帮我摆脱痛苦;当我成功时,它提醒我谦虚。我怎么能离开你,怎么能忘记你?我无法忘记你生动形象的文字,无法忘记你对我的谆谆教诲。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正确,而你就是我向上向前的最好的垫脚石。你教会我坚强,教会有容忍,教会有团结,教会我创新,教会我善良。孙悟空自从跟着唐僧,历经艰难险阻,屡次受阻,但他却毫不退缩,这不是坚强吗?孙悟空面对猪八戒的好吃懒做,却还是像个师兄,教导他,这不是容忍吗?在救唐僧时,师兄弟三人团结协作,与妖魔搏斗,这不是团结吗?你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我阅读你,学习你,你给了我许多帮助,让我学到了许多优秀品质。 《西游记》,你给我光明和温暖。你,是我的太阳。
———悦读分享 8.1班 成奕尧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法布尔用了人生大部分时间来观察千奇百怪昆虫,写出了十卷观察后的感言,这本书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法布尔(1823—1915年)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整本书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不同习性和各自捕捉猎物的方法,勤劳的蜜蜂,愚笨的毛虫,漂亮的飞蛾,凶恶的蜘蛛,它们可称得上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刚翻开这本书,我认为它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可读着读着,我就发觉这本书比无聊的小说有意义、有趣味多了。
其中,我对《螳螂》这一篇最感兴趣。螳螂不但不丑陋,而且还算是个漂亮的昆虫。他有钱希尔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向任何角度扭转,真可谓是眼观六路。不仅如此它还有另外一个独特的武器,它长在前足上,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武器。它小腿上长有许多锯齿,像是两排刀口的锯子,所以又是一种异常凶猛的,又是凶狠恶毒的小动物。雌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这真让我吃惊,原来昆虫中有这么多的秘密!
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多勇敢的探索者:居里夫人,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我们要像他们一样,要拥有无限的探索精神,努力攀登科学的高峰,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
————悦读分享 8.1班 吴坤昊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读沈从文散文集有感 沈从文曾在自传中提到过,他学会了用眼睛看世界的一切,到一切生活中去生活。文字原本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要善于对世间万事万物有细心的体会,对光、声、色,各种各样动态的静态的美的极力捕捉,对有形的无形的以及一瞬而逝的都能有所感触。文字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沈从文他先被自己看到的感动了,然后将他感动的东西写了出来,一水一石,一事一物,这些又感动了千千万万的像我一样的后来者。
读他的文字像被他带入了一幅幅山水画中,这些画色彩明丽、水波荡漾、山峰棱厉,它们时而紧凑,时而舒缓,时而浩渺无限,时而如密锣鼓点。它们不是图片,而是电影,甚至就是身边的水上人家,光、声、色全凸显了出来。由木材累积的吊脚楼上一个敞着怀儿的女子,声音好听得像转过了好几道弯,委委屈屈的表情,红着眼儿伏在窗框上喊:“我等你十天,你要有良心,你就来—— ”我相信任谁听了这娇媚的声音这痴情的话后心儿都会酥软起来,哪怕你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有时他的白描是密集的,画面感特强,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他不遗巨细,一一娓娓而述,那画就在你眼前呈现出来,让你不得不跟着他的感觉走,心儿不得不跟着他的颤动而颤动。有时他又会慢了下来,让你跟着他舒口气儿,有时他也会开了小差,让你的心思也跟着荡了出去,他这小差开得极妙,让你觉着他若不开这小差,这味儿就会差了几分。他在一些散文里都提到了吊脚楼,依山傍水的吊脚楼,不禁让我心生暇思,我是极爱这些吊脚楼的,以至于当我将全书阅读完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它了。
他的这些文字里总是浸透了几份人性,不管是描写撑舵的、水手、纤夫还是妓女嫖客,总是有几份至情至性穿透其间,让人感受到这人世间的善与温暖来。他让人看到不管外部世界如何险恶,越是底层的就越是质朴,就越是对生活要求的低下。世界对他们给予一点点小小的恩赐,给他们吃,给他们生理上的一点点满足,他们就会高兴起来,他们就会玩命似的帮助你,对你感恩戴德。别的文章都是对嫖客妓女极尽批评之能事,而他这里却能看出他们的可爱来,他道出了他们的无奈,他们无奈中的一点真性情来。那位牛保说:“先生,你买我的核桃,我不卖!我不是做生意的,那婊子同我要好,送我的——还说了许多痴话,等我回来过年咧——”沈从文送他四个大苹果,问他还转不转回来时,牛保只眯眯笑着点了点头,手捧苹果,马上就打转送给那妇人了。从这里就可看出这种郎有情妾有意的流淌的爱来,它打破了人心理的旧观点,谁说嫖客妓女就没真情意了。
他在这里也写出了一些妓女的小小幻想,譬如当夭夭看到穿着妥当,相貌不俗的沈从文时,眼里就会放出光来,面目上带着点小小的羞怯。而那掌舵的眼看着沈从文归心似箭,他于是提醒说,只要让他们稍吃好点,胃暖了,船就能在水面上飞起来。沈从文晚上给他们吃了几斤鱼,吃了一葫芦酒后,第二天果真船飞了起来,可见他们的欲望是多么简单。他们在尊敬自己的主顾的同时更是为主顾打算,为了一百文钱而与人争执,在大雪天当船搁滩上时,水手更是不顾身命跳入水中用自己肩背的力量让船顺畅行驶。每天分到他们手上的不过一毛几分,而让他们付出的是什么呢?拢岸时得了钱,夜晚他们哼着调子上吊脚楼走走就没了,他们每天辛苦工作不过为了满足人类简单的欲望,吃个饱饭和获得个生理上的小小满足而已,当他们老了,动不了了,就简简单单的死去。麻阳水手千千万万,都是这样生这样死,作者在字里行间道尽了人世的辛酸。他写出来的文字表面看是他们小小的快乐,其实质是让我们从这种快乐中体会这些底层人物的悲哀伤痛。
我发现沈从文喜欢将人物的恶的一面淡化,甚至进行美化,我记得在一篇写沅水的里面有一段应该是极其龌龊的场景,而沈从文却说其是生命洋溢的性情。那篇里说的是一个商人的女儿死了,一个卖豆腐的男子将其从地里掘出睡了三夜,然后才将其掩埋起来,这过程中被人发现而送官究办,那青年在死前还面带微笑,一点也没悔悟的迹象,想想他的行为是多么恶劣。而沈从文,有着一颗善心的他,不但对这种恶劣无动于衷,还真心的赞美,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怀疑他的暗地里的心性了。
他的那些散文我最喜的要数那些在船上写的信儿了,当信儿夹带着画儿,穿山过水落到了三三的枕前时,我相信三三一定是颤动着欢喜的。他那些痴话不显山不露水,可由不得你心儿不颤动。我相信他的这些信,在水上,在船中,在摇摇晃晃中写出来的信一定是这世上最动人的信了。当沈从文拢被坐在舱中,被寒冷的空气冻得通红的手猛搓几下写几段字时,又是受着什么样东西的驱使呢?不是那份深深的爱又是什么呢?船的动荡令他字迹歪斜,他却娓娓而述,将所见所闻所感一一留下,给他所爱的人看,遇到好山好水,就将其画下来,只为博心上人一笑。这份痴心古往今来也少罢!他说:三三,我在船上,看什么都想到你。你说,这七个日子怎么办?这只手既然离开了你,也就只有那么来折腾它了。我要你!倘若二个人在这船上,就什么都不怕了。我不为车子所苦,不为寒冷所苦,不为饮食马虎所苦,可是想你可太苦了。瞧瞧,多痴的痴语啊,连我这个局外人都不免心动了一番。
我想沈从文散文最成功之处在于他以自己的视角真实记录了当时湘西沿河的一些风俗人情,物价,军旅中的一些现实状况,在自传中体现了一个平凡的乡下青年在社会大动荡的局势下是如何求生存、求发展,如何自立自强,如何不去委曲求全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奋斗的一面。他在里面提到了别人为了生存是如何二面奉迎,并劝他要适当的迎合别人的阅读心理,但他不盲从,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从这里可看出他人性的亮点来。特别是他为穷困诗人卖字求款,并决定为死去的作家家属卖字半年时,就可看出他的善来。我坚信,一个作家若失了人的本性善良,那他的功力再好,也写不出看了就让人认同的作品,那种骨子里能透出光亮来的作品。而我庆幸,沈从文他不是一个这样的作家。
———悦读分享 8.1班 罗卜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