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写文章、写诗,都有他的个人风格,你相信吗?
我们上学时候,老师跟我们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一般都比较大气磅礴,尽显豪迈,而且很多诗里都有想象的成分。他的诗歌,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其代表作《望庐山瀑布》一诗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李白善以豪迈的笔墨描绘祖国壮丽山河,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的优秀诗篇。
但纵观李白同时期的杜甫,又是另一种风格了。杜甫的书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有时代性,通常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杜甫的诗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现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杜甫善于描写人物对话和独白,叙事注重客观描述,让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而很少发表议论,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其代表作《三吏》里面写道: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言语简洁明了,都能看得懂。
有人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伟大作家的创作偏好,并且采用统计学找出经典作品的规律,你相信吗?
我们上购物网站,浏览过某一类型的东西,下次再打开时,系统会推荐类似的产品;在某一平台看过某一类型的文章,系统会在你下次打开时再次向你推荐类似主题文章,你是不是一直觉得很神奇?
这就是大数据,他们通过一系列关键词来分析这一端的我们的喜好,并且给我们推荐相关的信息。
那用大数据分析作家的创作喜好及经典作品的规律,又是什么结果呢?在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半信半疑,看完书我就信了。
这本书就是《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作者本.布拉特曾是美国《石板》、《哈佛讽刺家》等杂志撰稿作家。文章经常发布于《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等媒体。
在《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一书中,作者用大数据分析了近1500部文学作品,数百名伟大作者,数百万个奇妙单词,通过理科生思维来观测写作的隐秘模式,发现每个作者都有其个人风格,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标点符号,都有鲜明特点,在不同作品中,通过这种对比,都能很快找到真正的作者,而且屡试不爽。而读者也会对某类题材特别感兴趣,就算是不同作者写的,也会有很大的关注度——这在我们自媒体文里,大概就叫热点事件了。
细细读来,这本书有三点最引人深思,对我们的写作,帮助很大。
1、 每个作者都会展示其个人风格
现代美国文坛上久负盛名的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说:你的风格是你本人的化身。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联邦党人文集》中有争议的12篇文章,最终通过统计学的方法,运用概率进行分析,成功的找出来真实作者的案例,论述了每一个作者通常具有个性鲜明的写作风格这一命题。
显而易见,每个作者长期的练习写作,输出文字,都会逐渐形成他特有的风格。比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古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虽然是同时代的诗人,但是他们两个的诗,却有完全不同的风格。这放在现在自媒体时代,就叫个人IP了,很多爆文作者,积累下一批批的粉丝,就因为他们鲜明的定位下所展现出来的文字风格了,有睿智的,有诙谐的,有严肃的……读者之所以追随你,就是对于你文字风格的认可。
2、 有悬念的开头能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作者也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比如《傲慢与偏见》、《洛丽塔》、《安娜.卡列尼娜》、《双城记》等等文章的开头,发现简短的开头确实更令人难忘,但并不仅仅是“短即好”,而是独创性,让人难忘 。无论句子长短,那些出人意料,令人难忘料的文字更具有震撼力。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自媒体写作课里,也反复强调,文章阅读量提升的关键在于,要好好构思文章的第一句话,也就是开头,如果有个好的开头,读者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了,愿意接着读下去,文章的完成率很高,系统会判断文章很吸引人,从而能获得更魇推荐了。
3、 向榜样学习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作者例举了很多知名作家给写作者提出的建议。比如美国著名作家埃尔默.伦纳德在《埃尔默.伦纳德的写作十规》一书中提出一条关于感叹号的使用规则,他提出在一部作品中,每10万字中,感叹号的数量不能超过3个。作者分析了伦纳德45部作品的感叹号使用情况,发现在他提出此项建议前后,感叹号的使用情况除其中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外,确实是大幅度的降低。通过作者对很多同人小说的分析结果来看,同人小说作者用的感叹号远比职业作家多,从而得出“成功作品普遍较少使用感叹号”这一结论。我们学习写作的人,在写作时都可以多问问自己,这些真的有必要吗?除了这样,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写作,真的是有诀窍的,尤其是大数据环境下,文章的推送机制需要我们对自己做精细的定位,形成独特的风格,并且也可以通过拆解学习大号,总结提炼一些方法,从而避免少走弯路。
婷妈现在的定位是写育儿类的文章,但是暂时还没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还要继续努力。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让我看到。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育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