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墙。我们都在墙里,没有多少事可以放心的放到光天化日下去做,也没有多少话可以轻松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说。
长大之后,学会了报喜不报忧。我与母亲之间在这方面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每通电话,我们都是笑着讨论家长里短。我对工作情感上的压力闭口不提,她对家中难处亦沉默不言。仿佛我们都活的顺风顺水,生活对我们格外照拂。其实,我并不喜欢说家长里短,可慢慢长大后,我无奈的发现,似乎只能与母亲聊家长里短。母亲只有初中文凭,把我培养成硕士很是不易。我体谅母亲辛苦,知她沉甸甸的爱。母亲这一辈子似乎只为我们而活。我不知她童年时,是否也同我一样快乐,青春时是否同我一样敏感,青年时,又是否同我一样叛逆(说来惭愧,我叛逆期来的有点晚)和自以为是。自我记事起。母亲就在为这个家操劳着。
我很爱我的母亲,但却不愿成为母亲一样的人,坦白说,是我无法无私的付出。我的很多想法在母亲看来,多少有些不近人情。母亲想要帮助亲戚朋友,想大家都好。可在我看来,我们能力有限,能让自己立足已经要全力以赴,又何必去应付能力以外的事情呢?既然应付不来,惦记又有何意义呢?因此陪母亲说家常的时候,我多是口是心非的附和,偶尔实在觉得不妥,会说出心里的真实法,又会让母亲有些别扭。我不得不承认,我与母亲所秉行的三观不同。这亦是我矛盾的地方,不想母亲不悦,她的观念我又无法认同。就像一道透明的墙,将我们隔开。墙的两边,爱意疯狂涌动,思想却密不透风。
这道墙,似乎不仅仅存在于我与母亲之间,它几乎无处不在。开不尽的门前,是数不尽的墙。有时我们千里迢迢的做高铁、飞机去荒原、大海、林莽甚至是大漠,只为去找一处看不见墙的地方,但也未必能逃脱。墙,就在心里,构筑恐惧忧怖,牵动思念爱恋。我们就像“飞去来器”,从墙出发,又回到墙。或许,你千里迢迢地去时,鲁滨逊正千里迢迢地会来。
又一次,我路过公园里狭窄的墙,寂静的我和寂静的墙之间,膨胀和盛开着野花,膨胀和盛开着欲望,不尽的路途在不尽的墙间延伸。
愿为墙所困之人,能遇见心灵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