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者:张雪香
阅读时间:3.15——3.25
中国古代诗歌尤其讲究“意”和“境”。有“意”有“境”才是好诗。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显然,有境界是诗家的应有追求。
我觉得古代诗歌教学,也要追求“意”和“境”。
首先要“得意”。所谓得意,就是抓住古代诗歌的特点,按照古代诗歌的规律教学。把古诗当作现代诗教学不行,把古代诗歌当作文言文去教也不行。其次是要有“境界”。所谓有境界,就是在“得意”的基础上“有我”,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个性和风格。
目前,古代诗歌教学的问题,或者是“失意”,即丢失了古代诗歌的特点;或者是“无我”,即高度格式化、公式化;或者是教师大讲如何赏析作品,或者是简单化的“读读说说背背”;或者是背离规律的、形式化的刻意求新。更多的做法是,先朗读,然后找意象,再描述意境,接着分析表现手法,最后归纳主题思想。这样做并非不可,但成为套路无疑就有问题了。
总之,常常是强调了古诗的特点和欣赏规律,让教学成了刻板的套路;强调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和求新,背离了古诗的特点和欣赏规律,玩弄形式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