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12月份我在菲律宾某岛上读《82年生的金智英》给自己渡冷静期的时候,认识了一位美女小姐姐,当时她是跟老公去岛上度蜜月的,最近得知她正在办离婚,约着出来喝了一杯,说等不起离婚冷静期了,请了律师准备走诉讼程序。
离婚冷静期正式实施一百多天了,作用到底如何呢?一则新闻显示,今年1月,武汉市共受理离婚申请3096对,截止3月5号,经过30天的冷静期和30天的办理期,依然坚持来办离婚登记的有1309对。有58%的夫妻放弃了办离婚证。这个数字还挺惊人的,至少我没想到离婚冷静期能劝住这么多人,看起来,这个政策确实帮助维护了一部分家庭的稳定。
但是这58%放弃登记离婚的夫妻,他们真的是冷静了30天之后,决定好好回去过日子了吗?知乎上有个律师说,她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咨询诉讼离婚的客户数量暴增,所有接待室全都爆满,连之前主营其他领域的律师都得过来帮忙接待。所以她大胆猜测,这58%的人多半是分别去找律师准备诉讼了,还有一小半是钱和子女的问题没谈拢,重新拟定协议去了,再过段时间,该离的还得离。还有一位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说,有可能就在这短短30天里,有一方反悔了,不同意原来的离婚方案,提出更高的要价,双方谈崩了。那同样,最初还能协议离婚,30天后搞不好得法庭见。并且这两位经常打离婚官司,对离婚夫妻的心态算是比较了解的律师都提到,婚姻真的出了问题,怎么可能拖一个月就解决?
我依然相信58%没有来登记的夫妻,怎么也会存在哪怕一两对,冷静过后打算再磨合一下的。但绝大多数走到离婚这一步的夫妻,真的不是冲动。数据控的我查到了相关资料:2016年登记结婚人数是1142.8万对,办理离婚的是415.8万对,离婚率约36.4%。同时,登记复婚的有39.85万对,占离婚人口的9.6%,占总结婚人口的3.5%。这说明,每100个结婚的人里面有36.4个会离婚,离婚后只有3.5个人会后悔,然后复婚。离婚后,后悔和没后悔的人差了将近10倍,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回头。
而离婚冷静期则是为了让这3.5个人不冲动离婚,为了挽救他们的婚姻,让剩下32.9个真心想赶紧离婚的人陪跑。这是降低离婚率吗?这只是降低了离婚的效率。
民政部说得很清楚:冷静期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就可以去民政局撤回离婚申请。这是一件多吊诡的事情啊。离婚本来是想离一方的诉求。却让不想离的一方来掌控节奏。连网购都有7天无理由退货,而婚姻的退货还需要这个货自己点头答应。
我始终不明白结婚离婚这种纯私人的事情为什么要受到外界重重阻挠。离婚根本不需要冷静,如果两人是冲动离婚,离了发现还爱着对方,难道复婚很困难?复婚也有冷静期吗?把属于个人的权利还给个人,让成年人为自己的生活做主,这难道不是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的终极奥义?连苏门答腊的黑猩猩都不会限制族群里任何一个成员自由地更换配偶。
比起冲动离婚的人,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冲动结婚的人更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结个婚成了好多人逃避自己失败生活的一种方式。好多人觉得好像结婚能给自己解决很多问题一样。我要说的是,婚姻从来不会帮你解决任何问题,盲目的进入婚姻只会给你带来更多问题。
我的建议是,在大环境难以改变的前提下,个人能做的,可能也就只有给自己设置结婚冷静期了。把结婚当作重大的人生决定,而不是“反正都要结婚”“过不下去就结婚好了”。催婚的父母,也未必是在为子女考虑——他们只是无法面对自己空虚的人生。
结婚可能是冲动的结果,但离婚绝对不是。韩国综艺《我们离婚了》,让我们看到了婚姻最糟糕的样子。英河和恩淑,曾经一个是影帝,一个是当红女演员。表面的模范夫妻,却在婚姻进行到26年时离婚了。离婚后两人没有结仇,依然会一起上节目一起跟孩子见面。看起来是完美离婚吧?直到节目的大灯亮起,让我们看到了各种细节,才感受到这段关系的窒息。英河一直不说话。恩淑说自己做了新发型,他不说话;听到路人劝复婚,他继续沉默;恩淑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他说他本来就这样;再追问,他直接离开现场,用实际行动继续拒绝交流。逃避,一直是无休止的逃避。恩淑在节目里哭着说:“不觉得这些年,很可惜吗?”
在我看来,不是离婚后很可惜,是没有离婚的那些年,那些在婚姻里隐忍、委屈、挣扎的时光。浪费在这段婚姻里,太可惜了。离婚不是为了更好,只是为了结束不幸。婚姻结束,只是感情毕业,可这种道理,很多人却是后来才明白。
步步后退的人生,终将迎来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