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发光之物,并非尽是黄金。”——格言
“月晕现象”书里代表不实的光彩,使人分心看不到真正的光源。月光就是如此,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其实这种现象在别处也会常见,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是也有眼见不实的情况,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须得分析其本质,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
在亲密关系之中,也会看到“月晕现象”。亲密关系的第一阶段,是一个让人满心温暖的阶段,无论我们被灼烧过多少次,我们仍然会被热情的火焰所吸引。如飞蛾扑火般情愿为爱盲目,被爱吞噬,从童稚少年到迟暮之年,每个人都向往在遇到一生真爱时的那种心动的感觉。亲密关系的过程一开始是相互吸引,然后一步步发展,但是逐渐的就会产生过高的期望,直到期望落空,进入幻灭的深渊,这个时候会开始怀疑亲密关系的真正价值,可能会妄下结论,认为亲密关系都不会有好结果。但是我们进入亲密关系不应该是为了验证亲密关系注定会失败的。
恐惧与无知是造成所谓的“亲密关系失败”的两大原因。
越了解隐藏的陷阱,我们就越不会被无知所控制,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恐惧的。只要明白了情感的倾向,亲密关系就有可能有结果,而让我们有一窥真爱的机会。情感是来自人类“爱与被爱”的基本需求,这个主要动机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吸引磁场”。人们恋爱的真正原因通常不是人们本身所想的那样。
“开始和维持一段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爱与被爱的需求,同我们孩提时代的主要需求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是同根同源的。想象自己是最特别的,永远被人需要,其实还是以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我们往往会觉得更孤单、更不被重视,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缺乏关怀、温暖和真情,从而感到绝望。这种感觉会让我们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怀疑。为了弥补外在世界的不足,我们会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让自己成为英雄。当我们开始需要伴侣时,会在心中画出一个梦中情人,然后列出各种需求清单,从孩童时代就没被满足的需求,随着时间都会添加到这里,而这个梦中情人就需要满足这所有的需求。找不到这样的理想伴侣便找一个人去改造成我们理想伴侣的模样,拥有这样潜力满足我们需求的候选人,我们开始着手想将他们塑造成心中的理想伴侣,只要一点点的帮助,他们就能变成能让我们快乐的人,我们会想,这不只是为我们自己好,也是为他们好,这种修饰或彻底改造伴侣的企图,很快看就会让我们走上通往地狱之路。
“通往地狱之路,是由期望铺成的的。”——克里斯多福•孟
期望与要求可分为明说和暗示两种方式。暗示的方式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原因有二:一、你希望伴侣满足你的需求,但又不想表现出软弱且需求不满的样子;二、你幻想你的理想情人会读心术,能够知道你的每个想法。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不论是用暗示还是明说的方式提出要求,我们都必须明白一件事: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