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遗忘,我们记录,用声音、文字、影像......
生在海岛
我出生在浙江舟山,那是一片海岛,由1300多个岛屿构成,由于环境的限制,除了几十个较大的岛屿有人居住,剩余岛屿均为无人岛。这里有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金沙渔火的嵊泗列岛,金庸老先生笔下的桃花岛可是很多武侠迷心中的圣地......
而我家是在定海,定海古城历史悠久。唐代建县,名“翁山”,宋代时称“昌国”,清代、民国县名“定海”。 定海城多山,但山小水短,无调蓄能力。春夏梅雨季节,大河涨,小河满,河水哗哗泄入大海。酷暑时分,降雨少,用水多,河流容易干涸,水贵如油。
虽然在海边,但家中只有外公曾是渔民。小时侯,跟着他去近海收网,夕阳印照下的满船海鲜,令人感到宽心,都是活蹦乱跳的虾浦弹(虾蛄)、虾潺、糯米饭虾。热情的岛城居民经常会与邻居分享自己亲属捕来的海鲜。此外,孩子在经常会在放学路边的滩涂上挖海螺、抓红钳蟹,玩乐的同时晚上还能加餐。
喜欢吃海鲜,是这里最稀疏平常的。带鱼饭、红膏炝蟹···都是只有岛上才能尝到的特色美食。
我喜欢海岛的。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是我的出生地,那里有我和儿时的伙伴玩耍的欢声笑语;有我在岸边追海逐浪的身姿;有我在外公的船上啃螃蟹留下的壳;更因为那里有一群看着我长大,开着玩笑叫我“牙牙”,到现在每年回去时还会坐在路旁招呼我吃东西的老人们。
逃离海岛
逐渐长大,想逃离家,逃离海岛,总觉得那里太小,想去看更大的世界。我随着父母搬到城市,之后又去远方求学。
刚读大学那会,因为大学同学多为非沿海城市的北方人,所以当他们知晓我的家乡是一个岛的时候都很惊讶,问过我很多让我哭笑不得的问题。诸如:是不是一个岛一个功能区?譬如这个岛是住宅区,那个岛是学校?
对不一样的城市,充满兴趣。只要有时间,就想去看不同的城市,匆匆走过。
家乡海岛变成了一张张,车票,我在这头,海岛在那头。但是,海边长大的孩子,最终还是离不开大海。我在宁波落脚,那也是个海边城市。
宁波,简称甬,早在七千年前,宁波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河姆渡文化。空闲时,还是喜欢和朋友一起去海边,看看大海。
读岛、走岛
即使离开了,也会魂牵梦萦。近两年,不断从新闻,父母口中,知道家乡的信息。越来越多人离开了小岛,去往更大城市。海岛里只剩一些老人,有些变得无人岛。
我突然觉到失落,那些离开人的海岛,会怎么样?
着眼当下,舟山群岛曾经的“文化断代、民迁地荒”在我们可见的岁月里应该不会再重演。
我并不钟情于历史,但这一年来有一件事戳到我,每每听学者讲述浙江文化时极少提及舟山群岛,在舟山红红火火拆、迁、改的年代,翻阅历史或许能带我们回归到本原问题。
想记录更多逐渐被遗忘的小岛,和朋友们一起开展,“海岛计划”,初衷想重新认识舟山这座群岛城市,认识环绕我们的海洋和岛屿,期待生活的创变。一起读岛、走岛,一个念想,用岛屿连接世界。
微信群开始读岛,每位群友接力读岛,散落在海洋上的40个岛屿被分享。
Zessir通过电影《风柜来的人》分享台湾风柜岛;长今在世博会的太平洋联合馆与岛国瓦努阿图不期而遇;不。被Ins上一张意大利五渔村照片吸引,决定攒钱前往;反思故乡枸杞岛的李二狗;从书籍《岛》中初遇斯皮纳龙格,又从克里特岛同事那了解更多信息的佳鱼分享关于岛屿的奇妙故事;还有更多伙伴分享到达过的岛屿:慢慢姐、JACK、独孤岛主、沉曦......
作为一个在小岛上长大的孩子,很难阐述清楚我和岛的情感联系,就想把它们简单地归于一个词“港湾”。我们就好像出了海的渔船,无论在哪里,风浪多大,至少有一个地方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停靠。未来不知道和如何,有些小岛终将会被遗忘,如何一个人。走出去,看家乡的山水人文,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