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的第一次阅读,距现在已过去快50年了,但那是我永生难忘的记忆,它开启了我阅读的闸门,得益一生。
那年秋后,阴雨绵绵,天气一直不放晴,奶奶做饭生火的柴禾潮湿,没办法生火,就去 仓房找来一些旧书引火,奶奶呲喇撕下几页书纸点着放进灶膛里,随着一阵阵浓烟,灶膛里就升起了火焰,我蹲下来帮奶奶烧锅,一抽一拉间,风箱呼哧呼哧地喘息着,锅里的香味儿就飘出来了。我无意间看到被奶奶撕了的那本书上有插图,拿起来翻了翻,有浑身长满毛的人样儿的毛猴子,还有扛着一把铁耙子的猪嘴模样的人,还有脖子上戴着骷髅头大项链的怪人,我很好奇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呢,都在干嘛呀?于是,我仔细地翻开了那本被撕的没头没尾的旧书,还在读三年级的我一看,那本书里的字我几乎全篇不认识,原来是一本繁体字的书,每一行字都是竖着排下来的,书的侧面有三个字——《西遊記》,再返回来看已是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我吃力地往下读了起来,大概讲的就是在平顶山上有个莲花洞,洞里住着两个妖怪,哥哥叫金角大王,弟弟叫银角大王……我顺着自己认识的字推测着繁体字的大概意思,磕磕巴巴读了好几页,非常兴奋,这书里的故事比奶奶夜里讲的古今(奶奶把她说的故事都叫古今)好多了,我读起来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把奶奶引火的旧书偷偷地藏起来了,每天放学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就悄悄地到草垛背后看这本书了。
奶奶找不到引火的旧书又去拿了另外一本旧书,我一看还是《西游记》,哦,原来还有一本繁体字书,都写到第几百回了,我自己估摸着这书有好几本呢吧,这故事一回接着一回,多好啊,我求奶奶这本书别撕了,我把自己写过的作业本给奶奶了,那作业本一般都是正面写完老师批改后反面用来做草稿本算题的,我还没用反面呢,就忍痛让给奶奶点火用了。《西游记》读得津津有味,它打开了我的另外一个世界,上天入地沉海底,原来除了地上,我的头顶、脚下还有没见过的大海里,另有一番五彩世界!
有一天我去仓房翻了好多遍,才在一个不起眼的泥缸最底下,看到了好多书,被尘土封存着,我一本本翻出来——《隋唐演义》、《小五义》、《七侠五义》、《水浒传》、《大明英烈传》、《封神演义》、《阅微草堂笔记》……我知道那都是我父亲的书,奶奶让早早烧掉,少惹是非,父亲不舍得烧,把他们都藏在少有人进的收纳农具家甚的仓房里,那个泥缸半人深,除了最底下是书,上面都是些下雨了给牲口披着的破麻袋之类的。这些书几乎都是繁体字,有的是白话文,有的甚至是文言文,有的书是我囫囵吞枣读过了,有的是我走马观花看了看,这些书我看了有几年,都是在油灯下、在家人们都睡静了的夜里、甚至在不喜欢学科的课堂上偷偷读完的。 我把《西游记》小说读了好几遍,过了十年后《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一遍又一遍地在央视播出,我每天都要在弟弟妹妹面前剧透,好生自豪呢。
我的人生第一次阅读,从《西游记》开始,繁体字的《西游记》大多是白话文,章节都是成行成诗,文体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那些不认识的繁体字让我迅速学会了查字典,在字典里繁简变换自如,直到上了初中学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检验了我读书的进步,我轻而易举的把古文翻译成了现代语,之乎者也运用恰当,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那以后,我的阅读再也没有停下来,自己喜欢的同时也影响了两个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所以,感谢奶奶,感谢爸爸,感谢《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