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很喜欢看书,但是当时并没有什么书可以读。如果哪个小伙伴手里有一本小人书,我们就互相传阅。通过看小人书,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故事都是通过看小人书,对其中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有一次,我从叔叔们的旧书中找到了一本掉了头尾几页的《水浒传》,里面的字都是繁体的,并且排版也与平常读的书不同,是竖着排版,从后往前翻的那种。我当时根本不认识繁体字,但也没有什么书可以读的,就一句话一句话的艰难的读起来,那真不叫读书,像啃书一样。繁体字中的一些字与简体字还是相近的,可以用猜的办法知道那些字怎么读。但是有些字的写法与简体字完全不同,我就先“不求甚解”,留意这些字在哪些不同的句子和词语中出现。还别说,用这个办法,我倒真是把繁体字认识得七七八八了。读书可以让人丰富学识,这话可不是虚的。
小时候,大人经常吓唬我们说,小孩不听话会被“咪咾嗃”抓走。那时还看过一些特别吓人的“鬼”电影,所以就特别怕鬼,也怕黑天。如果天要黑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就要把柜子打开,看里面有没有人或鬼藏在里面,逐一检查柜子底下,有没有藏什么吓人的东西。自从读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后,我就对鬼有了不同的印象。这本书中讲的很多人都是很坏很坏的,做了很多害人的事情,而书中讲到的鬼,大多都是好鬼。她们不仅长得好看,心眼也好,还做了很多好事。从那以后,我就不怕鬼了。
阅读让我汲取了分辨的智慧,独处的勇气,还有成长的滋养与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