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证据吗”这种问法为什么在某些情境下是有问题的?】
在认识论的层面上,有些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是证据的缺乏,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是证据。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有确凿的证据,在其他情况下,则完全没有证据。非自然的的东西需要证明其利益,未知事物对一种事物的影响总是大大超过另一种事物。
“你有证据吗”的谬论是将存在证明无害的证据与缺乏证据证明有害混为一谈。在医疗领域,这种谬论是将“缺乏证据证明存在某种疾病”曲解为“有证据证明不存在某种疾病”。另外,有些事物的危害性可能要过几十年才能显现。
【在医疗领域如何践行杠铃策略?为什么说私人医生会将你置于死地?】
在医疗领域践行杠铃策略:
对于无关紧要的小病,不去进行治疗,依靠身体的自愈能力慢慢恢复健康;对于处于危险病症中的病人,则应该冒更大的风险,服药、手术或尝试其他治疗方法。
1.首先,医源性损伤的问题古已有之,而且普遍存在。
2.其次,私人医生受雇于人,“做些什么”是他们履行职责的证据,而这会诱导他们在不需要干预时也对你进行了治疗,其产生的益处要小于病人受到的损害。
3.随机变异往往被误认为新信息,医学似乎很难理解样本的正常波动,因此私人医生会在疾病并未带来不适的情况下出手干预。
综上三点,私人医生频繁的、天真的干预增加了你的脆弱性,非线性效应则会在负面“黑天鹅”事件发生时使你“置于死地”。
【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医疗领域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领域,由于其中涉及到太多超出普通人能够了解的知识,所以我们会对医生和医疗体系有非常大的依赖,几乎会无条件信赖他们,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予他们。
虽然前面有章节描述了医源性损伤,举了一些医疗体系、医院、医生的天真的干预带来的损害,即使有前面的了解做打底,本章的阐述仍令我有些心惊胆战。
第一个触动是存在证明无害的证据与缺乏证据证明有害混为一谈。这种混为一谈不仅存在于医疗行业,但是医疗行业因为与人的生命紧密关联,这种混为一谈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损害。
就我自己而言,我以前从未想过把这两种逻辑放在一起思考,当然也不会意识到这两种逻辑混淆带来的一些问题。就如文中举例,人造脂肪出现时,我们被告知这是先进的、经济的、安全的,我们信赖这些宣传,因此对此毫无设防,放心使用,时间推移,我们又被告知人造脂肪是不健康的,会造成心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普通如我,反应只是:“哦,现在证明是有害的了,不能吃了。”却并没有再深想一层,与之前被告知的宣传结合起来思考。因为从没有这样的反思,所以常常被新兴思想、新兴事物牵着走,误入歧路不自知。
第二个触动是医疗领域的杠铃策略。小病自愈,大病看医。由于我父母都是医生,我一直对医生特别信赖,稍有不适就会去医院看诊,这样才安心。现在医院的运作方式大家也都清楚,验血指标只要偏离正常值,大概率接踵而至的就是更多的化验、透视,然后开药,甚至打针,之前我其实并未觉得不正常,反而觉得这是将病毒扼杀在摇篮中。塔勒布这章节的例子和数据让我反思我这种对待身体的方式:我是否对我的身体过度干预了,扰乱和剥夺了它自己调节的方式和节奏,看起来是“为你好”,实际上让它变得更无能、更脆弱了。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大自然的行为背后有其严密的逻辑,直到你能够证明事情并非如此;人类和科学的行为有其缺陷,直到你能够证明并非如此。
感想:
塔勒布对大自然行为与人类行为分别使用了无罪推定和有罪推定。
“大自然的行为背后有其严密的逻辑,直到你能够证明事情并非如此”翻译一下就是,大自然的行为都是合理的,除非你有证据证明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人类和科学的行为有其缺陷,直到你能够证明并非如此”翻译一下就是,人类和科学的行为都是有问题的,除非你有证据证明他们的行为是没有缺陷的。
我理解作者说这两句话的目的是再次提醒我们对大自然保持绝对的敬畏,以及对人类所知保持持续的怀疑。不要反向行之。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常常会对人类认知的边界和科学的发展过度自信,分不清什么是“证明无害”,什么是“缺乏证据证明有害”。说实话,这两者确实很相似,除非刻意去思考,单是依靠即时反应,等同两者也是绝大部分人的常态。
再延展一点,这还是缺乏逻辑思考的表现。缺乏逻辑会严重影响做事质量,而在这一pa里,塔勒布告诉我们,逻辑不好甚至会影响“身家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