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常态化,近一段时间,各地都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发展。笔者所在的省,出台了关于抓好保居民就饿、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大力支持发展地摊经济等特色经营方式的发展。
一、地摊经济的发展政策
其实,无论是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古时候就有,它能够满足基层居民的实际需要,贴近生活,把地摊经济和夜间经济放在一起发展,确实能够解决大批就业,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创城的需要,地摊、夜市是在取缔行列的;而夜经济是高大上的旅游、娱乐相关的产业,是城市管理者有序发展的。当下,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需要,支持地摊经济、夜经济发展,是值得肯定的;但有关部门要合理监管,规范有序发展,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给城市管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麻烦。
先看看各地出台政策的大体情形:几乎所有的市县都出台了支持夜经济、地摊发展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制定摆摊经营区域、时段的负面清单;在履行疫情防控、环境卫生责任的情况下,不影响行人和交通正常通行,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不扰民;不私搭乱建、不占用消防通道、绿化带;允许临时占道经营,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摊点流动经营;不收费,不用豁免办理营业执照;实施审慎包容监管。
这些政策出台后,从实践上看,应该有很大 的政策推动力。各地新开办的夜经济集中区、夜市、摊点、店外经营门店、流动摊点肯定呈现井喷式增长,这在网上、媒体报道中是可以看得见的,但同时,是不是也产生各式夜经济垃圾,给环卫、城市管理、居民生活等造成很大影响。
二、地摊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展地摊经济,政府有要求,城市需要繁荣,人民有需要,有期盼,这是践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理念,恢复经济、保就业保民生的良策,在扩内需保就业促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问题:
1、地摊经济的发展复苏,各种假货充斥市场,特别是农村集贸市场、县城城乡结合部,有关部门应该规范,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
2、地摊经济的良性回归,但是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尚不高,优质品牌效应不多,高仿、假冒很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引导其健康发展。
3、部分流动商户、摊点用高音喇叭、高音大音响轮流叫卖,噪声污染大,严重扰乱了群众生活。
4、创建文明城市来之不易的良好城市管理成果,在遍摆地摊的大环境下,荡然无存。整洁的环境和良好的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建议在发展与保持中做出平衡地选择。
5、地摊经济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摊贩流动性强,拒不履行垃圾清理责任、环境保护责任,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私拉乱扯电线勋在安全隐患。如不治理无序发展,夜市集中区就变成一个大的、流动的垃圾场。
6、群众对政策了解不清,一窝蜂跟风上马摊位,管理压力大,经营不善社会压力存在风险。
三、迫切需要规范有序发展
夜经济、地摊经济大力发展是好的,但也要有序规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者,摒弃政绩观念、功利心态,有功成不必自我的气概,努力在城市文明、经济发展、优美环境中寻找平衡,达到和谐共生,经营好城市这张名片。
1、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布局。夜经济不等于夜市,夜市不等于地摊,应该着眼于城市文化品质的营造,打造一个可持续、百年不衰的夜市品牌,规划布局合理,地摊经济发展有序、环境优美,让人民群众满意、市场经营主体满意、城市管理者满意的一个可持续的夜间经济增长极。
2、严格的执法,精细化管理。城市管理要有绣花针功夫,要精细化管理。应该借鉴先进城市管理经验,谨慎发展夜市经济,配套完善一些公共厕所,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不能造成随地大小便的尴尬景象。
3、增强服务意识,加快配套设施完善。发展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地摊经济只是其中一部分,夜间旅游、娱乐也是。要加快建设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做好精细化服务,因地制宜地制定服务措施,不搞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三分钟热度之后没影了,不能因为主要领导同志的变更而随意变更夜市地点、规模和方式。
4、要建立应急预案,保证公共安全。夜市经济、地摊,在晚上经营,人员集中,人流密度大,如果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后果不堪设想。这就需要建立应急防备预案,提前谋划,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夜经济搞的活,还安全。
总之,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现实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需要,更是当下政府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不等于是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在规范中有序发展,共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秀是一种习惯,同样,懒惰也是。优秀很难保持,懒惰却很容易形成。感谢还在一直关注的你,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