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可能有些人会回答:这还用说吗,当然是结果重要了。领导都盯着结果看呢,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听解释,我只要结果!”在工作和学习上,这个问题也许很容易回答。可是若是把这个问题扩展到人生这个大话题上,答案又会是什么呢?恐怕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吧。甚至会引来很多的争论。
有人会说结果重要,没有结果,过程再好也没有意义。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说,过程重要,路上的风景比远方的目标更美丽。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山顶,却只在山顶停留片刻。他们在向别人讲述这段经历时,更会津津乐道于爬山途中克服的艰难险阻。
我以前也对这个问题困惑过。有一天看了《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个答案:
“在评估整个生命时,高潮和结尾很重要,而过程通常会被忽略。”
歌剧《茶花女》中讲了一个年轻贵族与风尘女子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年轻人的父亲为了家族的荣誉,极力反对这桩婚事,他找到那个女孩,劝她离开自己的儿子。女孩答应了,假装不再爱自己的心上人了。后来她病重,在即将死去的时候,年轻的贵族知道了她病危的消息,匆匆赶去看她。她听到这个消息后,仿佛在阴暗的天空中看到一丝亮光。虽然她的病情还是在快速地恶化,但是希望给她带来了无限的喜悦。
如果你是一位观众,看到这里,心会不会揪起来?年轻的贵族会及时赶到吗?我们非常希望他能赶到,那样的结局才会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如果他没有赶到的话,我们会感到深深的遗憾和失望。还好,他赶到了。爱情降临了,美妙的音乐也响起来了,女孩享受着这美好的一切,十分钟后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为什么那么在意最后的十分钟呢?那是因为我们在意她的结局。虽然她死去了,但是我们也会替她欣慰,至少她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什么遗憾了。如果她能多活几年,善良的观众会为她高兴的。可是如果她多活了几年,却没能见到自己心爱的人。我们还会为她高兴吗?她多活的几年,却抵不过最后相聚的十分钟。
我们关注的是结局的意义,而不是时间的流逝。倘若他们相聚的时间不是十分钟,而是一周。估计我们的感受也不会有多少变化。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们周围有一位老夫人,和她的女儿疏远多年,在她临死前,我们很想知道她是否已经和女儿冰释前嫌,和好如初。我们更希望,这位母亲能得偿所愿,人生圆满。我们关心一个人,通常就表现在关心这个人的故事的完整性上。
以上两个都是临死前的例子(很抱歉,谈到人生,就免不了要谈起“死”这个不吉利的字眼),下面我们看一下死后的例子。一个男人到死,都深信不疑,他深爱的妻子也很爱他。但是有一天,我们却听说他的妻子,多年以前就有了情夫,她和这个男人在一起只是为了他的钱。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会为这个男人感到悲哀,虽然这个男人一生都很快乐,但我们还是把满满的同情给了他。
如果一位科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在他死后被证实是错误的。我们会为他感到耻辱,虽然他自己并没有体验过这种耻辱,甚至还曾经享受过聚光灯下的殊荣。
一个人在50年的生命中,一直生活得很快乐,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认为他是一个幸福的人,如果他的生命延长了10年,到60岁的时候离世。而此后的10年,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中。我们会认为他的人生不幸福。他自己估计也会这样认为。人生的幸福不幸福,在于最终的感受。
我们看一部电影,更关心主人公的结局,更希望会是一个大团圆的场面。和朋友八卦时,我们更在意话题中的人物结局怎么样。路上的风景重要,但能不能到达远方这个结果更重要。
比起别人的故事,我们更关注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们希望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的人生结局会是圆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