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名师教我写诗词读后感,我觉得很适合我现在的读写状态。我读书基本不写读后感,这是我的软肋。不写读后感,读书犹如囫囵吞枣,无法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之前我每读完一首诗词,先把整首诗背下来。这往往要花两天才能背熟,还要隔几天再复习几遍,才能牢牢地记住,乃至永不忘记。如果有灵感,我还会仿写一篇,只是从来没有写过读后评论。
为了更深刻地掌握诗书中的内容,我打算听从名师指导,开始写读后感。
就从写诗词读后感开始吧。我找超市这份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下班还有很多休息时间,我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读书写作。
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太少,我就去到古人的诗词世界,在那种或曼妙或凄美的意境里寻找灵感,再发挥我的想象力,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刚开始也许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我只是要改变,改变转型成功了才能提升读书写作的质量。
这几天,细读了宋微宗赵佶的《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起初被旖丽哀婉的词句所折服,然后一读再读乃至下功夫背诵了出来。又读了别人写的译注和赏释,很有感触,也有满肚子的话想说。
词中用艳液香融的杏花经不起无情风雨的摧折,早早就凋零散落,暗喻了宋徽宗被虏后凄凉的处境和悲惨的结局。词的解释和赏析都是强调词中哀婉凄美的意境,让人沉醉凄哀的深渊,久久不能自己。
我感慨赵佶不是出生在现代,枉有一身才艺得不到当时世人的赏识,还因为沉迷于诗画世界,不思强国终至误国,而遭遇如此悲惨的结局。在当时那种乱世,只有武力超强才能保住江山。没有稳固的社稷,就只能受强敌欺凌,身为皇帝也变成阶下囚,任人宰割。
可见,有再好的才艺,也不如拥有强国固国的才能。先要使自己强大到别人不敢欺负,你的才华也才会被人赏识而名满天下。宋徽宗空有一身才艺,没有治国之能,只能遗憾千古。
倘若你的世界还没有立身之本,而你还一味沉迷于兴趣中,花费太多的精力去享受那些才艺,当然就有失偏颇了。比如当今很多游戏迷,就因为沉迷其中而荒废了正业,耽误了大好年华而一事无成,最终徒呼奈何!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何等无奈!何等凄哀!倘若当初宋徽宗能先强国强兵,再来享受诗酒人生,那么就不会落得失去尊严还丢了性命。人生就是如此残酷吧。我们岂可不知道此中哲理?
生于现世,我们享有太平,拥有那个时代所没有的安稳。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沉醉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可喜可贺。当然,我们也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方有闲情来“赌书消得泼茶香”。
让我们在诗词世界里迷醉,把日子过得优雅似花,清简如水。有诗词的日子里,工作生活都显有滋有味。
宋徽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活在当下的人们,既使没有他的才情,也能过上“且将新水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雅致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