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贝的生日。妈妈和姐姐都没空过来,我们也计划把生日庆祝活动留到周末举行,但是我还是想给小贝一个仪式感,于是买了一个小蛋糕,并带着小蛋糕去接小贝放学。
放学了,等了二十多分钟,小贝终于出来了,他跑到我面前,我拉住他,从后面拿出蛋糕呈现在他面前,小贝“咦”的一生声,我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小贝说,惊喜。我说,惊喜的反应不是应该“哇”吗?小贝说,我惊喜的时候喜欢用“咦”。
回到租房,小贝放下书包,我宣布了第二个惊喜——今晚我们爷俩去吃塔斯汀。虽然小贝没有欢喜雀跃的表现,但难掩他的喜悦之情,他赶紧把作业完成了。
今天还是圣诞节,虽然今年没有像往常一样,圈内各种抵制的声音,但是各地也似乎没有节日的氛围,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
当然,圈内还有人发类似的抵制信息,其中不乏有教师朋友,我忍不住留了一个言——建议了解一下历史。
他们说——
1860年12月24号(平安夜),这一天是八国联军准备进攻北京之夜,被八国联军确定为(平安夜);
1860年12月25日(圣诞节),英法等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用火烧毁了圆明园,这一天被八国联军确定为(圣诞节);
1860年12月26号(狂欢夜),这一天英法等八国联军为进攻北京获得胜利而狂欢,因此被八国联军称之为(狂欢夜)。
我知道这与历史有出入,为了更准确些,我查了一下文小言,文小言说——
首先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而非八国联军。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并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八国联军则是在1900年发动了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其次,平安夜、圣诞节是西方传统节日,与八国联军侵华没有直接关系。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而平安夜则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类似于中国的除夕夜。狂欢夜则通常指的是圣诞节期间的庆祝活动,与八国联军也没有关联。
因此,我们应该准确了解历史事实,分清谣言与真相,避免在对历史的理解上产生误解。
我又查了一下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的由来,文小言说——
1. 平安夜:起源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时代。当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认为基督教是异教,下令禁止基督教活动。然而一位名叫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徒并没有放弃信仰,反而秘密传播基督教。为了保护自己和信徒,奥古斯丁在公元336年圣诞节前夕的夜晚,悄悄举行了第一次圣诞礼拜。从此,圣诞节前夕的夜晚便成为了一个庆祝和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
2. 圣诞节:起源于罗马。公元336年,罗马教会开始在12月25日过此节。12月25日原是罗马帝国规定的太阳神诞辰。公元354年12月25日的历史记录上写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因此人们逐渐相信12月25日是耶稣的出生时间。公元440年,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
3. 狂欢夜: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木神节、酒神节都可以说是其前身。在中世纪,狂欢夜与复活节有密切关系。因为复活节前的四旬斋期间,人们需要遵守斋戒、反省和忏悔等规定,生活相对肃穆沉闷。所以,在斋期开始的前三天,人们会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等活动,纵情欢乐,以此方式尽情娱乐,释放压力,这就是“狂欢节”的由来。另一种说法认为,狂欢夜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宗教庆典,最早被称为“拉丁状元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节日从宗教庆典逐渐演变为全民性的文化节日,融入了各自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其实不过圣诞节,甚至抵制圣诞节都没什么,可怕的是打着爱国的旗号,篡改历史。这算不算造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