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万万没想到」

使用反常识思维

那些直觉上认为是对的东西,很可能是错的。

  1. 我们需要「刻意」更多的关注数据而不是「故事」,故事的煽情能力可能会让我们做出下意识的非理性决策。比如2007年发表的一个研究中,受试者被给了两份信和5美元,其中一封信列举了一些详实的数字得到了1.14美元的平均捐款,另一封信则讲了一个女孩的故事得到了2.38美元的平均捐款。当然这条可以反着用。
  2. 我们需要「刻意」对价值观做出取舍,而不是不计代价地做什么事:1)用纯天然的方法种植有机农业。2)保护环境。3)取消人口控制。4)让每一个人都吃饱穿暖。这四件事不可能同时做到。
  3. 面对一个耸人听闻的结论,我们需要「刻意」去计算一下数值,比如担心在海滩被鲨鱼袭击?计算一下出门被车撞的概率,事实上,死于在高速公路上撞上鹿的概率是死于鲨鱼之口的300倍。恐怖分子?死于被闪电劈死的概率是死于恐怖袭击的概率的十倍。1万名运动员5天用完15万个避孕套?应该不会是「用掉」而是「带走」了。
  4. 「确认偏误」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信息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在确认偏误的作用下,任何新证据都可能被忽略。甚至被对立双方用来加强自己的观念。我们需要「刻意」地消费,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
  5. 「规律发现」,人们会从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这些规律通常能完美的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但面对尚未发生的事情的预测,则没有那么好的成绩了。因此一个好的「规律」,需要有预测的能力,或者说可证伪性。「刻意」用概率来理解偶然,没有必要过解读偶然事件,学会无视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另外在统计样本不够大的情况下,什么也说明不了。
  6. 「目的论」,人们害怕随机事件,以至于非得给随机事件找到一个什么目的。而现代科学的标志,恰恰是对世界的运行给出一套机械的机制。如果很少的理由就能解释自然,那么再例举更多的理由就是多余的了。
  7. 「损失厌恶」给被试50块钱,两个选择,一个是60%几率全部拿走,40%几率什么都没有。另一个是直接拿走其中20块。结果只有42%的人选择了冒险,把后面一个选项改成损失30块钱,结果就有62%的人选择了冒险。这里并不涉及到风险偏好的问题,纯粹是同样的选择不一样的表达方式而已。「刻意」用损失/获得两种表达方式来质问自己。

核电站的逻辑——来,我们算一下

人们不喜欢核电,恐惧核电带来的可能的癌症概率,甚至恐惧手机、电子屏的辐射。。。从福岛核泄漏说起:

  1. 逻辑一:核辐射致癌的概率是在基础概率20%的基础上增加的,100雷姆 剂量以下的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长时间看来得癌症的几率会增加4% -> 日本核辐射10天后,距离福岛最近的三个县中,剂量最高的是茨城县,大概每小时0.169微西弗(10000微西弗=1雷姆)按照比例计算,增加1%的癌症概率,需要在茨城生活250000/0.169/24/365 = 168年。
  2. 逻辑二:广岛长崎原子弹在十万幸存者中增加了800原本不该得癌症的人。(按 rem 算),切尔诺贝利导致直接影响的3万人中大概有500人得了原本不该得的癌症(rem 计算),上限估计也只有4000人,1979年美国三里岛事故,计算表明没有显著增加癌症率。
  3. 逻辑三:假如每十年会发生一次切尔诺贝利级别的事故,每年至多增加400名受难者,是否应该允许建核电站呢?那么交通事故引起的每年数十万的死于事故的受难者又怎么计算呢?还不算交通本身引起的环境污染。而如果不用核电用火电,那么烧煤引起的环境污染造成的受害者是否会更多呢?

自控、刻意练习与内在动力

  1. 训练的方法是不断进步的,比如作曲,如果一个普通学生用普通的训练方法需要6年才能达到的水平,那么如果用更好的训练方法用3年就达到了相同的水平的话,「有效指数」(index of precociousness)就是200%,莫扎特的有效指数大概是130%,而20世纪的天才们虽然没有莫扎特有名,但其训练水平能达到300%~500%。[来源:Ericcson, K.A., & Lehmann, A.C., 1994, Marks of geneius? re-interpretation of exceptional feats by great musicians. Paper presentated at the 3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St. Louis, MO.] 时间太久远,找不到电子论文,Psychonomic Society 官网上 meeting abstract集也只有1999年后的。
  2. 刻意练习的方法:1)脱离舒适区。2)掌握大量套路,或者说「chunks」。3)基本功,练习基本功并不是指在舒适区内基本功,而是把一个 chunks 分解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专门练习那个制约你更强的部分。4)重复,集中地训练。5)高度针对性,一切从实战出发,每次都明确训练要完成的目标。6)获得即时反馈。
  3. 想知道什么品质对成功最重要,最科学的办法不是看名人传记,而是做大规模统计。把所有可能有用的品质列举出来,找很多人进行测试,看每个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然后他们在生活中哪些人是成功者。统计表明真正左右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
  4. 有研究对大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去调查哪些因素跟学习成绩有关:1. 以往学期 GPA,高中成绩,大学入学成绩,上课出勤率,学习计划,学习环境,课外工作时间,参加聚会时间。统计发现学生成绩的「变化」只跟「学习环境」有关系。多上课,少聚会甚至都没有同样的效果。这个变化只需要学生单独在安静的环境自习即可。
  5. 此外真正决定一个小提琴高手的因素是单独练习的时间。并且要利用白天的时间来练习,因为此时无论是注意力还是精力都更加好。
  6. 外在动力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一个人的水平,甚至能提高到世界冠军级别的水平。但是长久来看,真正能坚持数十年的仍然只有以内在动力为驱动力的人。
  7. 总结一下上面这几条的内在逻辑:提高一项技能需要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又枯燥又累所以需要自控,但自控不一定需要意志力,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分配,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少诱惑的地方,利用外部动机,甚至被父母强迫都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当然,如果有内在动力驱动,那么外部条件消失后,你还可以走得更远。

高效读书、上网、练习技能的方式?

  1. 挑选:把文章分为随便扫扫、略读和精读三个水平,只读精读的文章。
  2. 书单:把想看的书都集中起来放到一个书单,有时间读书了,挑选书单里面最想读的一本而不是下一本。
  3. 读书:书读两遍,第一遍跟着作者的思路来读,第二遍按照自己理解的逻辑线来读。
  4. 引用:写笔记把书目,版本,作者写下,来自论文则把出版时间写下。直接引用写下原文页数。
  5. 笔记:读书笔记应当要做到能把原书丢了都不可惜的程度。1)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逻辑。2)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3)发现联系:发现联系这一点还没有做得很好,试试 evernote 或 devonthink 的发现类似笔记功能。我猜用的应该是 LDA 算法,反正这个算法本来也要学的。4)所谓速读并不是能把每个字快速地读进去,而是在一本书中只找那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新东西。

来,提升一下认知

  1. 功夫不在诗外,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一个科学家,他应该去学好基本知识,比如微积分,编程,然后尽快找到一个好导师,在其指导之下,从学徒开始做,做真正的科学研究。而不是去看什么科学家传记,搞排行榜,跟伪科学做斗争,甚至去研究什么古代哲学,这是缘木求鱼。同样的,也不要期望寓教于乐。

  2. 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如果要写一个大著作,那么你需要构建一个「自洽」的世界,而自洽是一个非常非常高的要求。

    We are all agreed that your theory is crazy. The question that devides us is whether it is crazy enough to have a chance of being correct.

    ——Niels Bohr

  3. 创新有时候是落后者的特权,甚至对于优先者来说最优策略反而是模仿落后者的创新。一个例子是美洲杯的帆船赛,1983年美国队失去了连续132年的胜利反而输给加拿大队,就是因为加拿大队在落后美国队的时候选择了另一个更有风险的航线,而美国队没有选择变道跟随这个看似不合直觉的正确策略,被加拿大队反超。

  4. 打游戏的三个境界,第一阶是好玩才玩,沉浸在随机性带来的喜悦与新鲜感里。第二阶是追求成就感,因为游戏的公平和即时反馈,获得收集齐全、和登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感。第三阶是解构游戏,分析游戏数值,探寻游戏背后的逻辑,这些人在游戏内又在游戏外。

  5. 人脉结构中,多样性比数量,质量(亲密程度)更重要。两个实验,一个调查了2005年8月英国的几乎所有的电话通讯录,然后比较富人区和穷人区的通话记录的多样性,找到了社会多样性与社区富裕的正相关性。另外地区多样性的相关系数(0.58)没有社会多样性(0.73)来的高。另一个实验研究 facebook的转发放大效应,比较我们从朋友那看到一个消息和自己看到一个消息的转发可能性。发现强联系(亲朋好友这种常见面的)的放大效应是6,而弱联系的放大效应是9。

  6. 一个好的物理模型,需要具备的特点:

    1. 优雅。
    2. 更少的变量,或者经验常数。
    3. 符合,并能解释所有的已知现象。
    4. 对未知的预测是可以验证的。

    ——霍金「大设计」

  7. 主流科学不近人情:超乎寻常的论断需要超乎寻常的证据。大陆漂移学说?看地图觉得形状像?不够。有很像的古生物化石?不够。相同的岩石构造?不够。还能解释南极的煤矿?还不够。你得告诉我,大陆漂移的机制和证明这个机制的证据。直到人们发现地质板块边缘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提供能量以及火山曾经在不同时期喷发的证据,才能以「板块构造理论」慢慢得到主流科学认识。并且如果一个新理论需要得到主流科学的认可,除非它能从主流科学的大树上长出来。那么从这个角度,如果经络和气能用实验证明,诊脉能机械化,阴阳运行能用数学方程描写,给出一个基于现代医学的解释。那么中医就能得到主流科学的认可,真正被「发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44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2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6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8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1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48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67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