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童话故事一样,《柳林风声》也有一个美好的结尾。往日的生活再度归来,朋友重逢,欢声依旧。就凭这一点,这部写于1908年的童话给予人的启示,就像它的书名一样,每年的春风依旧穿林扶柳而来。
《柳林风声》的故事原型是英国作家肯尼思·格雷厄姆为其幼子阿拉斯泰尔讲述的睡前故事。格雷厄姆出生于爱丁堡的一个传统的苏格兰家庭,他的父亲是律师,有酗酒的恶习。格雷厄姆五岁时,母亲过世。外公外婆将他带到乡间抚养长大。虽然格雷厄姆的童年充满烦恼,但他创作的《柳林风声》的基调却甚为甜美。
肯尼思·格雷厄姆在乡间一定是度过了如梦幻般的童年,那里也是《柳林风声》中鼹鼠、水鼠、蛤蟆和獾结伴畅游的世界。肯尼思·格雷厄姆在四十岁时结婚,1900年,他的儿子阿拉斯泰尔出生。然而,这个孩子天生单目失明,另一只眼也斜得厉害。格雷厄姆夫妇却宠溺地称呼儿子叫“小老鼠”,并坚信他会是一个天才。从阿拉斯泰尔四岁起,格雷厄姆每天晚上都会为他讲一小段动物故事。1908年,这些零散故事结集出版,便成了《柳林风声》。
与其说《柳林风声》是一部童话书,倒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家园”的回忆之书。在这本书中,所有的景致都是被放大,以及被细心观察过的。奔流不息的河流,绿草如茵的草地,阴森恐怖的树林,色彩缤纷的花朵,空气、天空、鸟鸣,甚至是飘忽不定的气味......我们可以想象的是,阿拉斯泰尔不太容易体会到的世界,在父亲格雷厄姆的讲述中得到了弥补。
那些阳光、云朵、色彩、气味、触感会一并随着文字进入人的心里面。格雷厄姆笔下的鼹鼠、水鼠、獾和蛤蟆先生就是悠游在这个世界里的伙伴,他们或者泛舟水上,或者入林探险,或者围炉夜话,虽然也有争执吵闹,却从来不曾记恨对方。这群小伙伴会离家探寻周遭,但他们最终都会回到那个在他们眼中最可爱、最温馨的“家园”。《柳林风声》的高潮部分是属于“夺回家园”这一情节。但我们其实是知道的,按照童话的套路,所有美好的事情都会顺理成章的发生,那些偏离了轨道的异常也会复归原位。在阅读《柳林风声》的同时,更多的时间是游览英国乡间的旖旎风光,只是偶尔才被鼹鼠、水鼠、獾和蛤蟆先生的故事打扰一下罢了。
《柳林风声》中最让人觉得惊艳的是第七章----“黎明之门前的吹笛人”。鼹鼠和水鼠为寻找走失的小水獭,划着船逆流而上,在黎明破晓之前,他们在一处水草丰美、林木葱郁之地,与它们的朋友-----潘神四目相对。小水獭在潘神的看护下睡得正香。不得不承认,作者格雷厄姆在这一章节中用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处理方式。鼹鼠和水鼠在上一秒还真真切切看到潘神坐在树下吹笛,而到了下一秒时,它们两个获得潘神礼物就是-----遗忘。
格雷厄姆是这样解释这件来自潘神的礼物:
这就是那位仁慈潘神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遗忘。他为帮助它们而现身,走时又细心地留下馈赠,以免那令人敬畏的印象滞留滋长,给欢乐蒙上阴影。他帮助这些小动物脱离困境,还要避免那沉重的记忆萦绕不去影响它们今后的生活。所以他赠出的这件礼物,只为让它们还像从前一样幸福快乐,无忧无虑。
在童话故事中,礼物往往是具备神奇力量的道具。但格雷厄姆为鼹鼠和水鼠准备的这件礼物有些特别,他让两只小动物在感觉上做了同一个梦,却又记不清这个梦。不得不说,让潘神在梦中出现,远远要比在眼前出现更加神秘一些。让这个梦发生,不需要破坏,只需遗忘就好了。格雷厄姆在百多年前写下这个情节的处理手法时,大概还没有想到,在后来的科幻电影中,人类遇见未知生物时,“遗忘”就是眼前白光一闪,才能继续之前的快乐和幸福。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参见电影《黑超特警组》。
读这本《柳林风声》,能看到肯尼思·格雷厄姆自己也回到了小时候。回到自己踩过的草地,嗅闻到自己曾驻足过的花朵,看到令自己害怕过的河流。以及那些就是四处游荡、无所事事的日子-----“这世上绝对没有任何事,比得上乘着小船四处游荡,一半儿都比不上!什么也不干,就只四处游荡......"。
即便一个童话故事中没有历险、没有怪兽、没有魔法,仅仅只是讲述了在一小片乡间田野上的春夏秋冬,但依然不妨碍一本童话书历久弥新,因为我们都知道,童话的美好之处并不是由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来决定。
=========================================
每一次阅读都会迈向辽阔!《短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