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你一定爱看的极简北宋史(十六):权力的游戏中提到,西北的李继迁又开始搞事情了。
李继迁这些年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还搭上了辽国的线,从辽国那要来了一顶大帽子——西夏国王!大家心里都清楚,封一个国王事小,让他一直在大宋的边境上搞事,持续给大宋放血才是正经。
赵光义对这事很头疼——这手头没有熟悉西北的人才可用啊,这时候赵普给赵光义出了个主意:当年李继迁的哥哥不是进京述职之后留在了京城了么?这些年经过组织考察,他对我大宋那是忠心耿耿啊,把他派回去以夷制夷啊!
嗯,靠谱!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李继捧到任后西北捷报频传,今天是我已做通李继迁之思想工作,明天是李继迁不服管教但被我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后天是一切情况尽在我掌握中请领导放心……
赏!
赵光义的银子就像流水一样的花了出去,虽然赵光义并不知道,李继捧根本就是一边从大宋手里要好处,一边跟自己兄弟虚与委蛇。但他终究不是傻子——你这天天形势大好,可怎么始终也没点具体进展啊?终于,坐不住的宋军插手了。
李继捧这下有点慌了,赶紧向朝廷解释:哎呀,我眼瞅着就把李继迁的问题解决了,您看咱这赶紧让队伍回去吧。
宋军呵呵一笑,你把我们当什么了?别废话,咱们的铁骑继续前进,不要被这个螳臂当车的歹徒迷惑了!
趙保忠聞李繼隆將兵來誅趙保吉,乃先攜其母及妻子、卒吏壁野外,上言已與保吉解仇,貢馬五十匹,乞罷兵。上怒,立遣中使命繼隆移兵擊保忠。于是繼隆兵壓境,保忠反為保吉所圖,欲并其眾,縛牙將趙光祥,夜襲保忠帳。保忠方寢,聞難作,單衣披髮,僅以身免,騎駿馬走還城中,資財器用,保吉悉奪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五·淳化五年
李继捧的双簧终于唱不下去了,宋军开进之后终于戳穿了他阳奉阴违的把戏。李继捧被捉回大宋判了个终身监禁,然而此时李继迁已经成了宋朝在西北地区的一块溃疡,而且眼瞅着就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不过还没等赵光义理出个头绪,一个更糟的消息就被摆到了他的案头:四川有人造反了。
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咱们提到过,五代的时候中原打成一锅粥,四川却相对安定,十分富庶。因此打下后蜀后,赵匡胤把金银财宝搜刮一空,又极力在经济上对四川进行压榨——你不是富庶么?你不是交通不便容易独立么?来来来,我把你掏空了,看你还怎么闹!
于是四川人民发现大宋来了之后这税越来越重,税越来越重就算了,连做小买卖倒卖点茶叶和布帛你都不让!干脆弄死我们算了!于是淳化四年(993年)二月,一个叫王小波的茶农纠集了一群破产茶农起义了。这伙人喊着均贫富的口号,到处打土豪分田地搞土改,迅速席卷了整个四川,而赵光义竟然是在第二年才得到消息的。
这起义固然是要平的,可是派谁去平却成了个问题——五代教训犹在耳边,后蜀那是怎么建国的?还不是平叛大军打过去就自立山头了么!现在再派人平叛,万一也进去就不回来了怎么办?
没关系,这点小事难不倒赵光义——我派个太监过去不就得了!
二月甲申朔,上始聞成都陷,召宰相謂曰:「豈料賊勢猖熾如此,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忍令隴、蜀之民陷於塗炭!去年以來,連雨數月,此亦兵氣之應,朕當部分軍馬,旦夕討平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五·淳化五年
二月,命马步军都军头王杲趣剑门、崇仪使尹元由峡路分遣讨贼,并受继恩节度。诏前军所至,其贼党敢抗王师者,即须杀戮。——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五
被派去的太监叫王继恩——就是当年半夜敲门喊赵光义赶紧进宫继位的那位。他沿用当年宋军平蜀路线,一路轻松的打进了四川。然而打进四川的王继恩带着手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烧杀抢掠,搞得四川的叛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层出不穷。最后赵光义终于意识到了四川造反的根源在于朝廷对四川的剥削太严重,一边张榜安民一边派人约束王继恩,甚至还下了宋朝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一道罪己诏,终于算是逐渐把四川的局势安定了下来。
此时的宋太宗已经年过半百,高粱河一战中留下的箭疮始终在折磨着他。因此就算他有一百个不愿意,也不得不开始考虑继承人问题了。
赵光义的大儿子叫赵元佐,这个儿子和皇叔赵廷美关系很好,有多好呢?好到赵元佐听说赵廷美的死讯时打击太大,疯了……而二儿子赵元佑趁势上位,并得到了以赵普为代表的一众大臣的支持,然而在淳化三年(992年)却好端端的暴毙了!
大儿子说疯就疯,二儿子说死就死,于是三儿子赵元侃终于成功上位,淳化五年(994年)九月,赵光义封赵元侃为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府尹——封王加上开封府尹,这基本上就是五代到宋初的标准皇储配置了。
但是赵光义作为一个权力欲超强的皇帝,却始终不肯昭告天下立下太子。这让王继恩与赵光义的皇后李氏等人蠢蠢欲动——要是把疯了的赵元佐推上帝位,那自己这些人还不是想干嘛就干嘛么?然而这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终于让赵光义坚定了信心,将赵元侃册立为太子。
这个人叫寇准,山西人,敢想敢说敢做事,好酒好诗好奢靡。
寇准是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向来以刚直足智著称,赵光义十分器重寇准。然而寇准为人十分刚愎自用,又特爱撕逼。终于在一次激烈的同僚撕逼后被赵光义贬到了青州去干知府。至道元年,寇准终于还朝了。见到赵光义君臣俩人一番嘘寒问暖之后,赵光义开腔了。
寇准啊,立太子这事你怎么看啊?
我?皇上你说咋看就咋看。
恩……那你说,襄王行不行啊?
皇上,你说行那就行不行也行啊!
妥!
于是至道元年的八月,襄王赵元侃被册立为太子,改名赵恒。
从册立太子到驾崩,赵光义在他人生的最后两年里只做了两件微小的工作:一是又大动干戈打了一次李继迁——结果被李继迁劫了粮道,40万石军粮被洗劫一空,宋军大败而回;二是换了宰相,把原来干得很好的吕蒙正换成了吕端——吕蒙正在立储问题上犯过历史错误,曾经试图推动册立赵元佑为太子——赵光义觉得万一自己驾崩以后有人想搞事情,吕端更靠谱一点。至于你问这个时候寇准哪去了?对不起,因为得罪了人,这哥们又一次被贬了……
事实证明,这次赵光义猜对了。
端拱三年,赵光义病危。一心想让赵元佐上位的李皇后跟王继恩开始了他们的表演:他们先是在赵光义病危之际封锁了消息,又准备哄吕端进宫,把他软禁起来逼他承认赵元佐的继承人身份。在李皇后他们看来,王继恩与自己在宫中说一不二,只要造成既成事实,吕端也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除了一点以外,这个计划简直完美。
那就是吕端的智商要比王继恩高,王继恩去忽悠吕端进宫,忽悠得住么?
事实,跑去诓吕端进宫的王继恩竟然被吕端用“诏书阁里藏着皇上的遗旨”这种低端借口给骗进了楼里,被锁了起来!这下事情就尴尬了……吕端果断反杀了回去:皇上驾崩了,太子继位,太后你有意见没?
没,没有……
及太宗崩,继恩白后至中书召端议所立。端前知其谋,即紿继恩,使入书閤检太宗先赐墨诏,遂锁之,亟入宫。后谓曰:「宫车宴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柰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政为今日,岂容更有异议!」后默然。上既即位,端平立殿下不拜,请捲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一
于是公元997年,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此时谁也不知道,大宋与辽国之间的关系,将在他的手上掀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