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①,左丘明②耻之,丘亦耻之。匿③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①足恭:想要进,又不好意思进,不敢进。一种说法是指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
②左丘明:鲁国史官,姓左丘,名明。一说姓左,名丘明。相传是《春秋左氏传》和《国语》的作者。
③匿:(nì),隐藏,隐瞒。
【翻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同人要好,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解读】
孔子反感“巧言令色”的作法,这在《学而》篇中已经提及。他提倡人们正直、坦率、诚实,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符合孔子培养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意义,对那些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有很强的针对性。
我们今天学圣学贤,最重要的是学这个直心,学真诚心,不要来虚假的。无谓的客气,这属于虚假。如果是用巧言,为了讨好别人去赞美别人,赞美的不是事实,就是巧言令色,就「鲜矣仁」,这仁道就少,仁的德行就没有了。所以你知道巧言、令色、足恭不是直,不是仁,那么你就反过来,知道该怎么样才直,该怎么样才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