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重读《小狗钱钱》,看到金先生和吉娅聊“鹅和金蛋”时,一个词蹦入到我的脑海中:吃利息,一个在童年时代从父母口中反复听过的词。
在父母那个年代,曾经有过高利率时期。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1万元,八年定存之后的利息有8000元。
特意查了一下资料,定存利息历史高位是1989年,当年8年期的整存整取存款利率高达17.64%,假如当时存入1万元8年期整存整取,到期本利总计为24112元。
可见,我这个儿时印象还是可靠的。
犹记得当初那份喜悦和惊讶,估计父母也时不时聊起这回事,憧憬着如果手中有多少钱,利息会有多少。
-2-
突然想到我的“鹅”,今年年初才归拢起来的那笔钱。然后意识到,这笔钱即使只是货币基金,一个月的收益也该有几百元吧?
于是第一次认真地算了起来,印象里货币基金的年化利率大概是2~3%,登陆基金网站查了一下,现在是2%不到。那么粗略算算,每个月也有几百元。看了看两个基金账户的记录,确实是这样。几百大元的收益,也顶得上我写一篇稿子了。
再看一下,这几年两个账户分别有6906.01和6582.08的货币基金收益,合计13488.09元。那么这1.35万,就是我以前一直忽视的“睡后收入”喽?如果我好好打理这笔钱,达到10%甚至15%的年收益率,那么投资收益也够一大家子的买菜钱了。
可怜我到一把年纪,才真正意识到一只“鹅”的好处。
其实接触基金股票的年份不短了,但都是玩票性质,并没有把投资理财真正当回事。即使是在看了《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也是一时触动而已。平时外出旅游、买房买车,该花就花,反正还能再赚嘛。
-3-
想了想,父母当初的“吃利息”做法之所以没有传递下来,客观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高利率时代很快过去;二是随着我们姐弟三个读书花费的增加,家里的存款数额越来越少,利息也就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根本的原因,应该还是家庭理财教育的缺失吧。虽然供几个娃读书很吃力,但父母对我们最常说的就是好好读书就好,不用担心钱。对于钱,他们一直强调的就是,要省着花。
能省则省,是父母一辈子的生活准则。在我这一代达到经济无忧之后,就变成了小富则安,完全没有整体规划。
反之,如果年轻时就真正理解理财的意义,建立自己的规则和理财纪律,每月固定存一笔钱,认真养一只“鹅”,那可能早就实现财富自由了。
-4-
看到我读《小狗钱钱》,力力曾问过我:妈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我点点头:是吧。
--那就是说吉娅真的变成了大富翁?
--对呀,你还记得?
--嗯。
一年前他看过《小狗钱钱》漫画版。
但是,可能他真的只是当一个故事在看。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他,碰到“股票”、“基金”这些词汇估计是自动跳过的。
其实我也一样,《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这些书,很多年前就看过了。
但就如钱钱在最后一章对吉娅说的: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听到并且理解我说的话。就像你现在写的这本书,有一些人读过之后,不会有任何改变,而另一些人读过之后开始聪明地理财,他们会拥有更幸福更富有的生活。
这也是我最近的反思之一。
很多事情,比如时间管理,比如理财意识,单单给孩子提供相关书目,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导师。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有效的方案,是父母先做好表率。
希望我的行动不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