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十九问》,是王鼎钧的“作文四书”的第三本。发掘十九个问题,以问答的形式,丰富的举例,解答学习作文的困惑。其中有方法和技巧,更有人生的经验和识见。
试一一摘录其中金句或概括主要观点。
1.作文语言要新鲜,有突破,反对固定反应。
2.文章的样子,四个环节:目标在望,全力以赴,出现干扰,越过干扰。
3.丰富作文内容的方法:思前想后,左顾右盼,说长道短。文章构思就是在向心力和离心力之间取得平衡。
4.审题:把题目中每一个字的作用找出来,找出关键词,确定文体。
5.作文一定要起承转合吗?好的文章是有起承转合的。起要吸引读者注意力,承接着往下发展,转即转个弯起变化,合为总结。
6.比喻,文,段,句,词,处处可见比喻。方法:大远景,放大。比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整篇文章的一部分,首尾可用比喻互相呼应。
7.立意。写文之前先立意。立意要出乎自然,往高境界出处立意。
8.作文里的有我和无我。有我:抒情文,游记。无我:议论文(写许多人共同的意见或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
9.下定义。议论文或辩论可用下定义法反击。什么是……?……就是……。——要是……呢?
10.单线推论。能引人入胜,但不能推到极端。攻击法的一种:把对方的定义直线向极端推论,使它站不稳倒下来。用于防备,检查自己的文章是否有缺陷,辩论。
11.简与繁。繁用放大术,使主题得以凸显。(简:苛政猛于虎;繁:《捕蛇者说》)
12.模式:刺激-思考-反应。应试的文章讲求心正意诚,车大路宽。
13.形式和内容。作文不能没有方法,也不能完全遵照方法。赞成-反对-调和(综合)。形式与内容都重要。
14.读诗增“文心”,不学诗,无以读散文,运用想象调动多感官读诗。
15.作文形式“蛇衔其尾”,按因果关系安排材料。
16.白话文同样要“明训诂”,字斟句酌。
17.诗可以不押韵,但要有韵味,初学诗可注意用韵。诗常把具体的说成形象的是又把抽象的说成具体的。诗可明白如话,但应有言外之意,不要太浅太露。
18.文有传世有酬世。传世之作是自己要你写的,酬世之作是社会要你写的。有人喜抒情有人擅长议论。抒情容易“成立”议论要通过许多考验;抒情是“自了”议论是度人;抒情要文情并茂,文尽情未了;议论要理直气壮,理不直气也壮,理屈而气不穷;抒情近于王道,议论近于霸道。
19.抒情诗是作者的交心运动,长篇小说是作者指挥的人性大演习。文学的功用:(一)提供娱乐(愉悦精神)。(二)传递知识:文化遗产的承受,人情世态的了解,生活境界的提高。(三)培养专长(写作专长)。
读这本小书,时时有会心处,不必强求作者写作此书非得按教科书来,正因为这样才能让读者觉得不被说教。信手翻到一处就能津津有味读下去。
第四本现在是没时间读了,我也很想一口气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