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
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为了上一辈留给我们未完成的使命?
都不是。
曾经遇到过一个人,刚刚和他接触,就被他端庄大方的言语吸引了。在感慨时,他会温文尔雅的用一句诗词代替自己的内心,意味深长……在伤心时,他会轻轻摇头,说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他矜持,他磊落,他有他做事的原则,他懂得何谓为人处事,何谓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这样的人,我想,我们从内心中,都是敬佩的。但这敬佩的背后,又有谁知道,那是多少本书籍沉淀出来的,是多少首熬夜背下来的诗词撑起来的。
曾经看过他身边,不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别的地方,有他的地方,就全是书。就连他走路,都会拿这本书。当然,这并不代表他是书呆子。记得陆游对他儿子说过一句话: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代表,读书以外还要有个人的社会认识,并将社会认识带入书中去推敲,从而得出适合自己的为人处事的准则,完成一次次的锐变。而这些,他做到了,因而获得了无数的仰慕着。
董卿,一个熟的不能再熟的名字。或许我们对她认识最深的,是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会上的她,落落大方,文雅得体。不时一句恰到好处的引经据典,以及极合时宜的信口拈来的诗词,都让人叹服:她得读了多少书啊!这背后,恐怕更叹服的,是她的修养。
可见,读书,提升的不止是素质,更是修养。
当我们读书时,是不是总会发现,我们对书中的人建立起了自己的认识,且这种认识因人而异。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圈点勾画,写下自己的见解,得出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最终找到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见解,并且进一步明确自己该何去何从。没有人是完美的,在书中的人物身上,我们学会了反省,开始了取长补短的漫漫长途。在书中正能量的吸引下,我们明确了未来的目标,越来越自信,做事也越来越到位。
有了书籍的积淀,我们成了一根有思想的稻草,和人说话不再空洞,而是思维明确,侃侃而谈。书带给了我们心中的自信,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从个人,从家庭,看到了世界,宇宙,和未来。书给了我们梦想,也带给我们现实。人生如逆旅,而这一切,都无疑是旅店中的热水,飞驰路上的食粮。
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一点——读书,改变的是我们的性情,转变了我们的人生。
既然人生下来为一张白纸,家庭给人们染上了不同的底色。那就努力读书吧,将这五彩缤纷的纸,绘上属于自己的画,谱写自己少年时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