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读书会上领读老师分享了书籍《另一种选择》,再一次回听后整理了读书笔记,放到了这里,也是便于自己重复学习,如果恰巧又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也算得上是一件手留余香之事!
复原力是指人们从逆境当中自救、恢复、成长的力量。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正是对复原力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简单一点说复原力,它就好像是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帮助我们一次一次的战胜病毒,战胜细菌,我们的免疫系统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复原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太重要了,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经历逆境,逃无可逃的必须面对。那怎么去面对呢?当有负面情绪,身体受伤、身体疾病、事业失败、失恋、离婚、亲人失去等等逆境的时候,也可能是性别歧视、自然灾害、暴力事件、乃至于战争,当这些事情发生之后,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先生发现有三个认知会阻碍我们复原力的发展,即个人化、普遍性和持久性,怎么去理解?
“个人化”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自己要为发生的事情负责,至少要负一部分责任,或者在坏事发生之后,认为自己正在给别人造成麻烦。“普遍性”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持久性”认为这个世界残余的效应会永远存在,会想我永远没有可能再得到幸福了。只要我们不这么认为,我们就可以直面逆境,更快的复原。
复原力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在,也来自于外界所得到的支持,源自于生命中的美好引发的感恩,也源自于在挫败中学到的经验,它来自于对于悲伤的理解,也来自于对悲伤的接纳。
提升“复原力”的秘诀,首先不要害怕谈论它,因为躲避是没有帮助的,跟朋友多聊一聊,不要急着拒绝一切来自朋友的帮助;其次,要给自己同情悲悯,要爱自己,要识别出自己的焦虑状态,试着重拾快乐,而不是心怀愧疚,因为我们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一直停留在悲伤;再次,要更关注比我们更弱势的人,比如孩子;最后是人多力量大,相当于抱团取暖,在生活中或者在网络中和经历相似的人分享,这样就可以拿到更多真正的共情,疏导、建议,就会更有针对性、说服力,同样也能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复原力。
在此过程中运用表达性书写进行记录,让我们的情绪情感真正的流动起来,从而完成自己的身心疗愈,真正做到“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