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候,有老师提问: “你们有没有意识到一天内被拒绝多少次?”。是啊,生活中有哪些拒绝呢?赶不上公交车是一种“拒绝”;你好,对方的电话正在通话中是一种“拒绝”;好友没有时间和自己去一起去散步是一种“拒绝”……似乎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如八九。不过,我们似乎习惯适应了一些拒绝。
今天的“分享笑话的任务”,让自己深刻体验到“拒绝”滋味。
(1)小组分享。参与任务的人并不多,每个人都有“拒绝”的权利。小组内分享的笑话,的时候,可能是比较熟悉的原因,有时候还没有听完队友分享完就忍不住笑。小组分享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2)学生分享
我们找的学生地点是在一家素菜馆里面,有家长陪同的小孩,父母并没有在语言上让孩子拒绝,只是保持沉默,神情严肃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小孩用手挡住一边脸,侧脸看着父母,“确定过眼神”后,小孩便拒绝了我们分享笑话,当时感觉挺尴尬的,真心希望被理解。
我找到一个没有父母陪伴的小孩,他没有直接说好或者不好,尝试的态度去听我的笑话,他笑了一下。我想一方面可能是我的笑话不好笑,也可能我也比较紧张,没有讲笑话的那种愉悦的心情,或许是小孩对我的突然分享比较疑惑,一部分注意力需要处理“对方是不是坏人”。我还停留在饭馆的时候,他还在警惕看着我一会。
(3)同性异性分享
与异性相比,同性接受分享的概率更大一些,遇到2个女生,她们都愿意听,说“好像也有一些在陌生人唱歌的挑战,挺有意思的”。遇到第5个异性,才能分享任务。
当他们冷漠地做手上其它事情,看都不看自己的时候,感觉挺难过的,多么渴望他们不要把我当做“骗子”对待。被拒绝多次后,我在想,是不是自己的表达出现了问题,是不是应该用“我信息”来表达,用“需要”的态度,还是“分享”的词语表达比较好。当我真正去尝试的时候,有时候,对方并没有等你表达完就塞着耳塞,头一不回地走开。不被理解,被误解感到很无奈,“难道我长得那么像骗子吗?”。
经历4次被拒绝后,第五个对象听我分享完笑话后,并没有笑,我也不知道我在讲什么内容,对方或许也没有在乎我讲什么,他的参与更多的是尊重地参与我完成任务。他看到我需要帮助,被别人看到需要的时候,心里踏实极力,心里抓狂的独白是“对对,你来听一下我讲话,就感激不尽了”。
被拒绝会带来激活消极情绪回路,可能会导致自暴自弃,如“习得性无助”。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调整认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如八九,常想一二”也是一个成长的契机。被拒绝不可怕,重要的是去尝试,去行动,用成长的思维去调整。被拒绝只是暂时的,被拒绝是一种挑战,被拒绝也是成长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