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出游,很多时候是为了换一种生活,换一份心情。其实,于我现在而言,用“换”字有点重了,因为没有了那些纠结之后,心情一直是不错的,而对目前的生活,也是比较满意的。虽然骨干的现实生活忙得不着边际,常常累成狗。可是,当今这个社会,有谁不忙不累呢?
上次跟妹子晓容毛毛一起吃饭,晓容说十一去哪的时候,想也没想,提了提婺源。结果,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有了说定就定的票。一直以来都只存在于各种宣传中如某宝里千姿百态妖娆妩媚的卖家秀一般的婺源,就这样成了这一次国庆出游的目的地。
(二)
出行的当天,起得太早,出门的时候才五点半。没办法,7:19的动车,不早不行。在小区门口等车的时候,正好遇见了路灯由明转暗,晦明变幻间,这个城市已经渐渐苏醒。小区门口,偶尔会路过一两个人,骑自行车的,步行的。
一路上有点昏昏沉沉的。偶尔看看窗外,疾驰而过的树,一晃而过的田野与删减,时断时续的隧道。最开心的是会看见染了黄色的稻田,或块状地成片,或夹在山间,很是美好。我一直觉得,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对于自然会从心底萌发一种亲切感。那会让人感到安宁。
福州过后,有一段路下起了雨。动车的速度太快,车窗上的雨都是在车窗的上半截横着流,向外飞溅开去,下半截却几乎一直都是干的。雨小的时候,雨珠成了找妈妈的小蝌蚪,一群一群横游着。偶尔在小蝌蚪中,会有一条长蛇混在其中。再后来,雨停后,车窗留不下任何雨滴的痕迹。这些景象,是我之前没注意过的,与我之前喜欢的朦胧、珠帘、瀑布完全不同。新的体验,感觉真好。
快到婺源的时候,看见窗外的村落,房子变成了熟悉的白墙黛瓦马头墙。或许是对徽州的感觉太好,所以,一直以来,都觉得婺源不应该属于江西,而是应该属于安徽的。
11点半,在婺源站下车。出了站,顺着指示牌往外走。本想坐公共汽车,看了1路和2路公交车,却都没看到站牌,也不知道车开往何方。其实没必要担心的,县城就那么大,怎么坐也都是会到县城中心的。只是,我们在犹豫中错过了。
在车站广场转悠了半天,还是没有方向。问路的时候,一哥们晃着手机“滴滴,滴滴”地叫,不禁莞尔。如今,没有手机,似乎真的寸步难行了。后来,真就滴滴到了县城。
找吃的,找住的。在县城里逛。或许是太久没有独自在县城里逛过了,对于县城的规模一直都没有清楚的认识。转了半天发现,县城真就不大,走走也就逛完了。住的地方都不怎么满意,好在最后定了。就在紫阳三小的后面,打开窗,就能看见紫阳三小的大操场。
一路走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出行还是提前定好住宿的好。提前定,好的宾馆的价格跟这时候一般宾馆的价格其实差不多。
住的地方,地段还好,只是灯莫名其妙的坏了,水壶是坏的,热水没有,好在后来都修好了。出门在外,真没办法太讲究。
想想半天的行程,对中午吃的倒是挺满意的。红烧小黄鱼,酸辣鸡胗,外加一个青菜。很久不吃辣了,吃得很舒服,也吃得很多。
下午,睡了一个下午,很舒服。醒来,已经六点多,不想动,也不想出去吃饭。好在之前有买了水果。以为就这样将就一个晚上了的,结果快九点的时候,晓容叫了外卖,口水鱼加青菜。好吧,就这么任性。
(三)
第一天走的是东线:李,汪口,晓起和江湾。提前定了吴师傅的车,很是方便。
路上,吴师傅说:“李坑,有人说,倒过来就对了,坑你。”到李坑的时候,还有点懵。顺着人流进入,沿着水沟朝前走,只是,一路走来都不是我想要的感觉。沿途,看见站在稻田里兴奋拍照的人,笑笑。真正进了李坑村,人很多,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荡然无存。小桥上总是有人,流水里油污闪亮,人家中游人如织,青石板上到处是垃圾。李坑,真是坑李了。没多少兴致,逛了一圈之后就出去了。因为人多,出去的时候想走快一点都不能够。
汪口,人少了很多,走在各条小巷子里,两边都是人家。屋门前扫得很是干净。偶尔会看见在门口杀鸡宰鸭准备午餐的人,门口边上放着新摘的菜。徐徐前行,快到俞家宗祠的时候下起了雨,然后在俞家宗祠听见了天井里屋檐滴落的雨声。俞家宗祠里的雕刻很是精美,充满了灵动之气,在那里,遇见一个感觉不错的导游。
汪口,就在河边。河岸上,第一次看见了彼岸花开,虽然那一小片里只开了两朵。那仅有的两朵花,让我想起家里养了几年的那盆盆栽,想起那个要给我寄花的人。那盆盆栽几年不曾开过花,那个人所说的寄花也只是玩笑。想起,笑笑,想起便只是想起。
或许是因为遇见的那个导游声音不像其他常见的导游那样的机械,或许是因为祠堂旁边小院里那两株金桂和银贵,或许因为那一场雨,或许是因为河边的彼岸花,对江口的感觉,很好。有些东西,觉得它好,或许只是因为其中的某一点某一刻。
晓起。名字很好听。村口问吴师傅,为什么叫晓起。吴师傅说,等会进去就知道了。进去的时候他忘了说了,我也忘了再问了。一个村走完,记得的似乎只有那笔直的大樟树,以及绕着大樟树走的那四圈,还有就是脚下长满青苔的路很滑。
江湾。人很多,不下于李坑。走了很多点,似乎也没有太多印象。很多建筑看多了,其实也就没了太大感觉。
篁岭,昨晚没订票,考虑到票价、天气等情况,最终没有去。第二天的行程里,也不会有她,所以留一点念想吧。后来,才知道,没去应该是正确的。因为据说每天三四万的人。人多的地方,向来是敬而远之的。
回到县城,四点多。稍事休息,便出门觅食。走了很大一圈,前一天中午吃饭的店关门了。后来,路边上找了一家,开始两个人的中秋晚宴。炒螺丝很好吃但是很辣,野豆腐也还可以,黄骨鱼炖豆腐很好吃,鱼有十一二条,豆干炒韭菜分量很足。最最关键的是,好吃还便宜。一共才九十块钱。两个人,四个菜,撑得不行。和晓容闲聊的时候还说,如果有人到婺源,可以推荐这家饭馆。可惜却忘了饭馆的名字。
(四)
走完东线,走北线。思溪延村,彩虹桥,严田,灵岩洞。
先到的思溪延村,看徽派建筑。木雕,砖雕,石雕,在这些历史斑驳的痕迹里,也是手艺的流失的痕迹。看那些高墙小窗,唯一可以遥想的,是那一户户人家里的平凡却伤感的故事,会想起,徽州女人孤独寂寞企盼遥望的一辈子。
在延村,看见了茑萝爬满了篱笆,摇曳生姿,想起今年家里的那一株,还没开花就已经枯萎凋落。在一栋旧房子里,看见了狗窦漏出一个小脑袋,蓦然让人感觉岁月静好。在延村去往思溪的路上,师傅问走小路还是走大路。我和晓容异口同声答:走小路。路上看见了熟悉的稻田与野花,脚踝间还感受了久违的白露未已。走小路,是太正确不过的选择。
在思溪村,一座老桥上第一次看见了半船型的分流设计,参观完聊斋拍摄点后聊了聊老同学,从当年的龙套到如今的编剧,时间在变,人也在变。想想,有没有不变的?似乎没有。那些白墙黛瓦雕梁画栋,或许有一天也终会归于尘土。
第二站是彩虹桥。900多年的老桥依然坚固,一字摆开的半船型设计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季节,河水有点小,走在桥下的石墩上,稳稳当当。从桥上拍的照片里,连我自己都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一个是我。
匆匆从彩虹桥出来,赶往严田。真真正正看见了老樟树。同样是1500多年的历史,与晓起的那株相比,这一株更有老树的感觉。婆娑的枝叶,斜逸的虬枝,巨大的树洞,无一不在昭显着它的饱经风霜,晓起的那株,太直了,像一个挺直脊梁的壮汉。严田的鱼塘人家很有意思,每户后院都有鱼塘。刚开始觉得不可思议,这有多喜欢吃鱼啊?转念一想,也释然:这不就像有些地方家家户户养鸡的鸡圈一样吗?
最后一站的灵岩洞,其实真没意思。相比于银子岩来说,差得太远太远了。唯一好的,可能就是村里那几棵巨大的银杏树了。可惜,时节未至叶未黄。
一天下来,最开心的就是不知道哪个转角就有一株桂花,开在八月里。一直以来,就有一个很美好的梦:一间小屋,一个小院,园里墙角一株桂花,三五果树,还有开得烂漫的花。
(五)
怎么对婺源行做一个小结呢?我觉得晓容说得非常对:婺源的感觉就像卖家秀和买家秀。遥想中的婺源很美好,真正看的时候不说失望吧,但确实不是我们想要的感觉。其实,我们并不想去看什么景点,我们想要的,就只是远离人群,远离钢筋水泥,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走一走,发一发呆。所以,一路走来,思溪延村的小路,汪口小巷的惬意行走,成了这一行中最美好的回忆。另外,婺源从颜值上看,一点都不江西,可是从吃食上看,却很江西。真辣啊。很久很久不吃辣的了,吃得很是舒服。或许,我的本性里本来就嗜辣,只是在厦门呆久了,慢慢地忘了自己是吃辣的。
很久很久以后,会记得什么呢?彼岸花,桂花,茑萝,白墙黛瓦马头墙……还有,那红红的小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