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叫反差?
当他看到反差的时候,脑中一定会浮现一句话,“这不对”。
在我们这个现代如此崇尚合作的社会中,当一个人总是能看到别人不足的时候,当一个人总是能够发现事情的反差的时候,那么这个人会不会成为一个让人十分讨厌的人呢?
2
在《恶的科学》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共情。
他认为共情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识别,一个是反应。
识别就是你能不能看出来对方现在的感受,到底是什么?
反应就是你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感受做出相应的行为,从而让你们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两个阶段就是两种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都会让一个人变得冷酷不近人情。
3
对于反差也是如此。
反应的前提在识别,看不到反差,更大可能是错过信息,失去机会。
细节决定成败的事太多,能感受到细节的人太少。
4
《水浒》里,吴用让戴宗带假书信去救宋江,且不论是否故意留下破绽,这个破绽也不太明显。
他假冒蔡京写给他儿子的书信,在落款处竟然用的公章而不是私章。
就是这样的一个细节,晁盖没有发现,萧让没有发现,金大坚没有发现,戴宗没有发现,甚至蔡九知府也没有发现。
如果不是那个细心谨慎的黄文顺,吴用的这一计很有可能就此落空了,还得另寻机会诈戴宗上山。
5
同样在《水浒》里,黑店基本属于100%要遇上的。
鲁智深,武松,宋江,戴宗。
只有武松发现端倪,其他人凭义气闯江湖,结果很可能是初出茅庐,没有什么名声的,就死在了黑店,闯荡江湖良久,很有可能就中不了黑店的计,由此看来你看不出细节很有可能,还到不了讲义气的阶段就挂了。
6
但识别了反差,不一定,就要立刻作出反应。
因为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很难有像水浒中那么生死攸关的时刻,发现了反差,细细的盘算,从中寻找自己的有利时机,反而是更为有效的一个方法。
慢下来,让反应和识别中间有一个空档。
7
这里我们不得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所发现的反差,是不是真正的反差?
既然在反应和识别中间有个空档,如果我们最后选择了不反应,那么我们就得不到有效的反馈。
得不到反馈就无法证明我们找到的反差是真的反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我们会陷入一种自high的境地。
这个问题是我需要在下一步继续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