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诸多因素,很长时间没有落笔,这次看完这部电影,不得不写的内容。
(申明:以下言论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其实,很长时间没有认真看完一部电影。一来,没有那么多时间,二来,我觉得电影会限制我对于人物形象、心理活动以及真实性格想象的空间。但是,这部电影,我安静的看了两遍。
这部电影,真实的就像是一部加入大量细节处理的纪录片。全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感天动地的人物对白,甚至没有一点动人心弦的BGM。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简单的对话,结合在一起却像一碗凉白开一样,无味但又最解渴。
整部电影的主线是生活在西北农村最底层边缘的两位小人物,从陌生到搭伙过日子,到相互取暖抵御苦难,再到相识相爱,最后共同没入尘烟与黄土为伴的故事。
男主角马有铁,一个憨厚老实、任劳任怨、心地善良、脾气温和、逆来顺受的贫困潦倒没有灵魂的底层农民。他的灵魂早已被自己的三哥和附近的村民欺凌嘲笑灭了!他寄人篱下,无所依靠,没有人权,更没有话语权,唯一可以寄托情感的就是和他一起悲惨生活的驴。也许,被生活磨平所有棱角的马有铁,也慢慢成为了一头埋头干活的“驴”。
女主角曹贵英,同样是拥有着悲惨命运,被生活抛弃,而且身受跛脚和小便失禁等疾病折磨的没有人权的底层农民。
他们经历着同样苦难的人生,他们又同样心地善良。两个苦难的人,一起结伴,一起悲苦活着。命运,并没有眷顾穷人,也没有眷顾勤劳善良的人,一次又一次给他们沉重打击。而他们并没有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面对生活的惨烈,他们一起分享痛苦。也许一个人的苦难,分享给另外一个人,就有了寄托,或许就把苦难分解了。他们一起种地,一起搬家,一起盖房,一起接受他人的欺凌,一起接受命运的悲痛。他给村中富人献血,主要为村民的利益着想。而村民,却拿他当做嘲笑的工具。他从不占人一点便宜,凡是都是“一码归一码”,但是一生都被别人占尽便宜。
曹贵英是马有铁,除了那头驴外,唯一的生活希望。他想要给她买件衣服保暖,他用绳子系住她,怕她从屋顶摔下去,他把小麦花印在她的手上,怕找不到她了,他想要给她盖新房,他想要给她买电视机,他还想要带她去城里看病……
马有铁是曹贵英,唯一的生活寄托。她担心他抽血把身体抽垮了,她担心他晚上回来天黑不安全,她把热水和馍馍放在怀里保暖,深夜在村口等他,只为让他喝上一口热的,她陪她一起在雨中用白膜,盖住砖头,她和他一起搬家,一起盖房,一起敷小鸡,她因为遇到了他,对悲惨的生活产生了一丝幻想,她觉得遇到了他,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他们没有一点点甜言蜜语,他们没有一点点诗情画意,因为这些只属于城里接受过深层教育的有钱人。
他们是彼此的灯塔,仅是对方的光,有了光,才有希望。
而最后曹贵英却死在了为马有铁送鸡蛋和馍馍的路上,这道光也灭了。马有铁的心也死了,他遇上了曹贵英,才有了人的魂,而这次,光灭了,魂没了。
马有铁,放生了驴,还了鸡蛋,卖光了粮食,还清了债,他了无牵挂了。即使被生活鞭挞的满是伤痕,最终,他还是选择做一个善良老实的人。他也结束了自己的光,和自己的妻子一起归于这片土地里,化为尘烟。
我觉得,这结局也算是美好的。因为至少沉睡过去,没有欺凌,没有嘲笑,没有病痛。就这样,安静的以黄土为床,以蓝天为被,如此祥和。
而这部电影,是无数乡村贫困农民的真实经历,这也是我们曾经的记忆。只是因为他们是渺小的尘埃,不是明星,不是网红,所以不会被记忆。
当下,如此生活,来之不易,定当珍惜。如有余力,施仁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