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到苏东坡,我都以“我的朋友苏东坡”相称。谬托知己?当然,可又有什么关系!我就是一直把他当朋友的,他也怪罪不上我,因为他曾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大意就是:我既可以陪玉皇大帝玩儿,也可与乞丐无话不谈,在我眼里就没有一个坏种。真是人尽可友。
苏东坡,一个不世出的大天才,在数个领域断了别人的念想,抄了人家的活路。在文学上,诗、词、散文都玩儿倍好,身体一纵就在巅峰之上闲庭信步。诗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出,其他诗人在西湖边也真只能看看“三潭印月”和“苏堤”了,写诗还是算了吧;词中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气磅礴、荡气回肠,传诵上千年,其豪放派盟主旌旗被他一剑挑落,《水调歌头》中的深情思念抚慰了多少孤独遥远的游子心灵,有了这首中秋词其他可以不看了;在散文领域,前、后《赤壁赋》甫一面世,洛阳纸贵。可以说,任何一个单项拎出来,都足以睥睨群雄“照汗青”了,可他竟然样样门儿清。你能想象博尔特100米、跳高、跳远都拿到冠军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这还不算完,在绘画上,他与米芾开创了写意的中国文人画。东坡把这种画定义为寄意写心,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是浑然天成的诗画融为一体的境界,体现文人士人的意趣。他常常与当时大腕米芾、文与可喝酒胡侃,最后雅兴一来就泼墨作画。
天才也有尽头吧,总得留点活路给别人吧?可苏东坡喘着气说:没完,让那些蹩脚的书法家吃土去。他悍然创造了“苏体”,书法境界直冲云霄。他题写的扇子经常一扫而空、一把难求。其神作《黄州寒食节》名列三甲,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第一、二分别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其中有个小故事,有人仰慕苏东坡的书法,求他的秘书,只要是苏东坡写的字哪怕片言只语,就给一块大羊肉。秘书“羊”迷心窍,一日秘书因一件事讨要回复,苏东坡口叙了,秘书说要文字答复,苏东坡说:今天禁屠。他其实早耳闻了这件事。
诗、词、散文、书法、绘画,他都引领了一个时代。下次见到他,我一定不问他飞得有多高,只想问他飞得累不累?也许他的回答是:累怎么写?我只会写乐。
1
今天可不是评功论赏,给大家显摆我朋友的成绩单,牛逼的人总具有多样性,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他。
我给大家看看苏东坡一生当中碰到的倒霉事,糗糗他。
苏东坡是属于早慧的那种,十岁就能写出出奇的诗句,是老师最喜欢的两个学生之一。相对于父亲科举屡考不中,苏氏兄弟两一考即中,一鸣惊人。
在父子三人从家乡赶往京城的途中,苏东坡写了大量的诗作。如“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出手不凡,诗格高迈。巨擘欧阳修对他青睐有加,甚至皇帝都说:今天我已经给我的后代选了两个宰相。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苏老兄是成也诗文毁也诗文。他才气逼人,性格热烈真挚,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完全发乎内心,不去想会造成什么后果,就算他弟弟规劝也没用。在险恶的官场中,这样的性格不惹来麻烦才怪呢!果然,他的人生第一道坎如期而至。
当时,不近人情、执拗的王安石蛰伏许久后终于等来机会登上相位,“守得云开见月明”,王安石大施拳脚,推行他那激进的“王安石变法”,没想到事与愿违,他的变革不但遇阻且造成老百姓深重的灾难。苏老兄坐不住了,连上两道奏折,力陈改革的弊端,尤其青苗法的祸国殃民。可皇帝不置可否,也激怒了王安石。苏东坡立即遭到罢黜,贬到杭州去了。
在杭州,苏东坡过得很快活,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朋友扎堆。但在快活的表面下有一颗忧伤的心,新法造成一万七千名老百姓无力还债而入狱,还有饥馑,还有工程要做。他把这一切的不安、愤懑、忧伤全放进了诗里。如“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在给皇上的表中,说什么“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些都给了反对派的把柄,苏东坡不小心玩大了,被逮捕并审查,结果很多人受到牵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后来经过很多人甚至皇太后的斡旋,苏东坡才保住了项上人头,从轻发落。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一放出来,他又吟上了诗,“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如果那帮小人吹毛求疵,他又得进监狱。
此后的生涯,他宦海沉浮,有时是县里武装部部长,有时又擢升为总理级别高官。等到他的政敌章惇上位,他又被贬到惠州,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但这位下凡的文曲星到哪里都能随遇而安,生活得很快乐。一快乐他就作诗,诗一成就传遍四海。章宰相睡觉都惦记着这位老友,一天看到苏东坡的诗,说道:“噢,原来苏东坡过得很快活。”于是一张贬令,把苏东坡贬到了海外之地――海南岛。
发配到这块蛮荒之地,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这地方确实给苏东坡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要什么没什么,气候环境又不适应,可苏东坡不改乐天的本性,依然自得其乐。只是朋友不多让他很苦恼,有时缠住居民给他讲鬼故事。想来让人心伤。
2
不管处境如何,苏东坡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仁爱之情,尤其见不得老百姓吃苦。只要一看到,就会设法去解决,解决不了就上奏朝廷,申请支援,并写进诗里文章里。
王安石新法,造成老百姓深重灾难,他不但写进诗里,还再三上奏朝廷进行呼吁。这就得罪了当权派,弄出一个“乌台诗案”,差点掉了脑袋。
贬到黄州后,当地贫穷,人们不愿多养孩子,尤其是女孩,所以多有溺婴、弃婴的习俗,苏轼得知这一恶俗之后,联合当地有名的乡绅成立了救儿会,满城救助弃婴。
他们向富人募捐,请寺庙里的和尚当会计,把募捐来的钱财买成米粮、棉布,然后再寻找当地贫穷的妇女,如果她们答应养育弃婴,就赠与她们钱财、粮食、衣物。苏东坡自己当时并没有多少积蓄,却也每年捐赠一百串铜钱。
他说,便是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也是人生的一大喜事。
在杭州,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疏通河道,清理西湖,修建苏堤,救济灾民。作为爱书如命的人,他甚至可以一年多不打开书本,全心全意投入到为老百姓的造福工程中。
在海南,这地方地处蛮荒,文教不兴,在历史上从未有人科举及第,于是苏东坡身体力行,办教育、开学堂。很多人听说苏东坡在海南授课,不远千里追到海南,跟随苏轼学习。
苏轼还把自己的文集在海南进行整理,饶有兴致和儿子一起抄书背书。在他离开海南不久,海南的姜唐佐就举乡贡,苏轼兴奋地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有一次他花了一笔钱买了一座宅子,路过一茅屋里听见有老妇人哭泣,一打听才知其儿子把老宅卖了没地方住,而这老宅就是苏东坡刚买的那所。苏东坡震惊之余,把宅子退了,钱也没要。
在杭州,一个卖扇子小商贩因生意不好还不起债被债主告上法庭,苏东坡一时技痒,灵机一动,给小商贩的扇子都题上自己的字,扇子一下子卖光了,商贩与债主当然两讫了。
不管是大工程还是小案件,不管是大功德还是小恩惠,他都不惜亲力亲为,没有悲天悯人之情、没有赤子仁爱之心是没办法做到的。
3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样的天纵英才一般都有一颗骄傲的心,没错,苏东坡也有,只是这颗骄傲的心表现出来的是不在意,不在乎。
他自己也说,他上可以与玉皇大帝聊天,下可以与乞丐结交,只要是有趣真诚的人。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每到一处都是高朋满座,就像磁铁吸铁一样,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朝廷高官,也有平头百姓;有文坛名流,也有文盲白丁;有得道高僧,也有婀娜名妓。他不古板,也不轻浮;不花哨,也不寒伧。幽默是他的本性,快乐是他的追求。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人性怀着包容。对朋友倍感珍惜,对敌人也从不记恨。
章惇对他一再加害,等他自己被贬到苏东坡同一地方后,苏东坡反而真诚的安慰他,并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他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就是我的朋友苏东坡,他活得自由自在,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缚,不患得患失,不锱铢必较;在高处不倨傲,在低处不沮丧。因为才高,所以不跟任何人比;因为通透人性,所以包容别人的缺点;因为感悟自然规律,所以并不以人生短暂为苦恼。
他就像一块漂亮的水晶,坚硬、通透、毫无杂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洞悉人世间所有的阴谋、肮脏、龌龊和人性的幽暗,可是他一点都不沾染上。他就像来自另一世界的人,可以一起玩耍,一起热闹,但你要使坏,他只微笑看着你。
他就这样天真淳朴地活着,带着喜悦,带着慈悲,当然还有他高出云霄的才气。
这就是我的朋友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