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的视频中有你想要的田园生活吗?
让你移不开眼的,是视频中的小仙女,是瘦弱小巧下的力大无比有点爷,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寂,是“空山新雨后”云雾缭绕下的青山、菜地、树木,是沾满泥巴刚刚用力拔出的生姜、香菇、花生、豆子,是青砖瓦房草屋八九间,是老式炉子、泥巴砌成的灶台散发出的“依依墟里烟”;
是嘎吱嘎吱的木门,是哒哒哒的缝纫机,是猫猫、狗狗、羊、鸟、鹅的声音混成的大自然的曲子,是一寸一寸的泥土,是一棵一棵的竹子,是纤弱又宽厚的肩膀,是经历丰富的双手,还是你内心被击中的田园梦……最终化成那份踩在土地上的踏实,双手创造生活的充实。
是否感受到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否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冲动。“羁鸟恋旧林”,时光变迁,沧海桑田,我们心里依然渴望回归田园、与世无争,三杯两盏淡茶,麦黍稷相伴,布衣生活,应该源于我们一直站在华夏大地上吧,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而那遥远的最初的,农业时代的岁月静美来自《诗经》,来自我们的前人,那种孔子曰“思无邪”,含着质朴、古典、美好的传承。
《诗经》305篇,《十五国风》就有160篇,来自民间,来自草根,反应的是当时的民风,当时百姓在干什么,他们的日常生活,思想情感,《雅》的一部分也是写劳动人民的生活。最贴近地面的百姓是任何朝代的根基,高手来自民间,艺术源于生活,说到诗,我想没有任何一个阶段的诗词歌赋能够超越和取代《诗经》。
读诗经,就是站在大地上,徜徉在田野里,立于水边,行走于菜地、树林、群山,摘着菜,摸着麦子,饮着泉水,遇山歌山,遇水吟水,有事说事,有情达情,冲满了对一草一木、虫鱼鸟兽的敬畏。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一副桑园夕归图,愉快劳作的景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一副关关和鸣、植物丛生充满乡土气息的画面;
“采采苍耳,不盈顷筐”,“绵绵葛藟,在河之浒”……诗经中包含太多的花草树木,河流山川,而先民们用这些传情达意、情绪疏泄、理解生死,“一切物语,皆情语”,这是大自然的、田园的智慧,简单清淡的欢愉。
有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李子柒惊艳的视频背后,必定是负重前行的。从豆子播种到成熟,再分拣出来,到制作成酱,这是一个从耕耘到收获的过程,有喜悦,肯定也有汗水,有热爱,肯定也有坚持。一份一份山里种出来、烧出来的美味佳肴,经过了多少次的采摘,照料,调配、蒸煮,才有成品。
陶渊明归隐之初,种的豆子都是稀稀拉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每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不可以说不辛苦,但是这种和日月共起居,和草木共呼吸,夕露打湿衣衫,吸收天地之精华,造就了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而我们的田园诗人享受这种负重,大自然不负你,陶渊明不断开荒,不日则“方宅十余亩”,“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了。种田采菊,吟诗饮酒,多么清单欢乐,人生不过是陶渊明的几杯酒,为什么不尽量折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陶潜热爱田园,曾经数次进出仕途,也曾贫困潦倒,但仍然决定回归到旷野草木中;孟浩然,一生布衣隐居山中,但他是唐代田园第一诗人,很多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会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维热爱田园,40岁后便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林逋隐居孤山时,有梅妻鹤子作伴足以,每日卖出一定量的梅花维持每日所需;苏东坡一直有着田园的灵魂,在人生低谷时,开荒种菜,创作菜品,钻研便宜的肉,在西湖的改造上,是田园大师,水利专家。沉浮半生后,在和朋友相聚野炊,烹饪着翡翠般鲜蔬,有感而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愿我们凭借一点点热爱,去过丰盈的生活。
看过视频,总浮现出小时候的场景,下水抓鱼,下地割麦子,上山抓蝎子,学校放假,穿过一片小树林步行回家,菜园子里总是很热闹的,躺着各种蔬菜,田野里一望无垠,时而是绿油油,时而金灿灿,想《诗经》“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走过高粱田,黍子地,紧接着有感而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不得不叹服这天地间、田地里滋养出的先民智慧。
而现在,田地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乡民不再种田时,自己种出的无公害的玉米、瓜果蔬菜,自己养的鸡鸭,乡下的土鸡蛋,又是那么弥足珍贵。
冰心说“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我们都是宇宙的孩子,我们既理想又现实地活着,我们既俗也雅地生活着,我们的生活既有“苟且”,也有诗和远方,生活是最尊贵的工作,人间无限事,我们都有所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