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平定天下,离不开他的汉初三杰。在分功行赏时,他们获得了最多的功绩。而在后来诸侯反叛,诸吕之乱中,他们也往往是事件的中心。当这群人大方光彩时,很多人都淡忘了以为不一样的“谋”士。
这位不一样的“谋”士就是陈平。为何要说他是一位不一样的“谋”士,因为他的谋不是谋略,更多的是偏向于阴谋。当然也不乏很多人说他是一个小人,不过他是一个展露出自己真性情的真小人。
他的明哲保身,与别人不同。别人要不是选择隐退,要不选择自贬自己,令君王消除疑心。而他不同,高祖讨伐黥布回来后,派陈平去征讨樊哙,可在路上便听说高帝逝世,他害怕吕媭像吕后谗言,自己招来祸患。于是他急忙来到宫中,在宫中大哭,让吕后去哀怜他,甚至留在宫中宿卫。这样吕媭的谗言才行不通啊。当然他的明哲保身甚至有一点小人,诸吕之乱,吕太后掌权时他被任命为宰相,当时吕太后与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安国侯既为右丞相,二岁,孝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王陵,王陵曰:“不可。”问陈平,陈平曰:“可。”吕太后怒,乃详迁陵为帝太傅,实不用陵。
诸吕执政,朝野上下没有一个忠臣敢谏言,讲真话。陈平身居宰相要职,为了抱住官职,当然要如此做。因为他知道不去顺应吕后的话,他最后的下场和王陵是一样的。最后诸吕之乱除去,陈平又马上开始对惠文帝忠心。他的角色转变的不是一般的快啊。这一套明哲保身之计,虽然有点小人之意,但却让他善始善终,活到了最后。
还有一点他是一个没有人品,不招人待见的“谋”士。可能是因为出身的原因吧,他出身贫贱,在他的家乡当地的人们都非常的讨厌他。但是他也从不乏远大的报复在分割祭肉时他说过:
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可见他也是有与刘邦、项羽一样远大的报复。当然他糟糕的人品与他自己的生平经历一样,起初投靠魏咎,因意见不被采纳而投靠项羽,却又因为汉王攻下殷地而又去投奔刘邦。虽然他不断的辗转流浪有自己的苦衷,可是他已给世人留下了很多不好的印象。但是刘邦采取了与曹操一样的做法,他认为只有你只要有才华,就不需要在乎品行,这曹操的求贤令,也许曹操这一做法正是受了刘邦的启发吧。
昔伊挚、傅说出於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汙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奏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最后作为一个谋士,最重要的就是谋略以及智慧了。作为一个阴谋家,他的谋略全部都被人们成为是阴谋。这些阴谋中他最著名的就是反间计。因为陈平深知人性,他知道项羽素来不会重用人才,不会听取手下臣子的意见,而且他手下仅有的范增,钟离昧几位人才是他立身的关键。刘邦发给陈平4万黄金不问花销,为了就是让他们君臣之间产生隔阂,从而从内部打垮项羽。陈平的这一阴谋最终成功得逞,他也因此得到了阴谋家的称号。但是这样的计谋,绝非一般谋士所能想出来,很多人都说他的才华不亚于张良,我认为的确如此。后来的陈平六出奇计帮助刘邦顺利解围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陈平一生都是善始善终,经历了无数大浪,却又靠自己的智谋铤而走险。他是一个小人,不过他是一个真小人,一个活出自己性情的一个别样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