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大学时,我曾经多次问过老师“学手风琴到底有什么用”?但一直没有得到答案。多年以后,我可以告诉学生——学手风琴没什么用,如果有可能,尽快从学手风琴转向学“音乐”。
这句话中的“手风琴”可以换成任何一种乐器,任何一种演唱方法。
如果坚持学习乐器演奏,那么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就是演奏家,而演奏家这个职业并不是一个好玩的职业。
从一开始学习演奏,技术水平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只要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花费足够多的时间训练,孩子们可以用几年的时间就达到业余演奏的较高水平。我们在身边可以见到不少获得较高乐器级别的学生,尽管他们中有很多人是被拔苗助长上来的,但总体的技术水平还是发展非常快速的。
等达到业余的高级别水平之后,再提高演奏水准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来越多。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有一个一开始技术种类少,付出和回报之间相关性比较明显,但继续下去会越来越难,付出越来越多,进步越来越慢,甚至达到一定的瓶颈之后,很难获得突破的学习特点。
技术训练呈现对数增长的规律。对数增长就是那种一开始投入很少但进步很快,之后投入和收获越来越不成比例,直到达到一定难度后,投入产生的收益的边际效益为零,投入再多也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
很多技术技能训练都呈现对数增长的特征。一个短跑运动员,从百米14秒进步到12秒,可能只需要一年的训练就能够达到。从12秒进步到11秒可能还需要一年,但是想要从11秒进步到10.5秒就需要花费及其巨大的训练量,甚至很多人永远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学乐器的孩子,从初学到业余10级一般都不超过10年,可是想要进一步攻克各种技术难关,需要的时间就会大幅度增加,有些困难可能是终生都无法攻克的。
那么如果花费大量时间,达到技术上的纯熟阶段,是不是就能成为演奏家呢?不行,演奏和体育比赛还有相同的逻辑,那就是人们只能记住第一名,第一名收获所有的掌声、鲜花,获得巡回演出,发行唱片的机会。第一名赢家通吃,没人关心第二名是谁。
第一名想要保持位置,还需要持续付出大量时间练习,稍有松懈,技术水平就会下降,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时刻准备着超越第一名。
学习乐器是进入音乐殿堂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乐器,掌握了音乐语言之后,就应该尽快转换为其他项目,将对数增长的发展模式改变为指数增长的发展模式。
指数增长是那种一开始进步很慢,但随着日积月累的持续练习,能力会越来越强。在一定量的积累之后,能够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模式。
比如创作,就是这种呈现指数增长的类型。一开始学习作曲技术,熟悉前人作品,练习表达方法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已经掌握的技能变成信手拈来的创作工具,只要有思想,就能够表达出来。
学“音乐”包括很多种努力方向,演奏家是最难立足的一个选项。只要能够避开那些对数型增长的专业类别,选择指数型增长的类别,即使开始的进步很慢,也能够在持续的增长之后,获得巨大的能力提升。创作是一个可以提供指数型增长的类别,但不仅创作,比如理论研究、史论研究等很多类别的能力提升都是呈现指数型的增长模式。
现在就明白了,学手风琴真的没什么用,但学手风琴可以让人步入音乐殿堂。登堂入室之后可以学习的项目还有很多,选择那些能够以指数模式提高能力的项目,放弃那些只能以对数模式提高能力的项目,哪怕进步慢一些,持续的指数增长带来的能力提升也是绝对不容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