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茶学教学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茶学教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复旦大学茶学专修科调入安徽大学农学院(今安徽农业大学),拥有王泽农、陈椽等著名教授;1951年湖南农学院从湖南大学分调出来成立茶学组,拥有陈兴琰、陆松侯等著名教授;1952年浙江农学院创办茶业专修科;武汉大学茶叶专修科并入华中农学院;1954年华中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并人浙江农学院(今浙江大学)茶学系,拥有庄晚芳、张堂恒等著名教授。1956年安徽农学院、浙江农学院、湖南农学院、西南农学院成立茶学本科专业,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茶叶专业教学计划,并协作编写统一专业教材,1957年、1962年浙江农学院茶学专业分别首次招收留学生和硕士研究生。1977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后,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学院(今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学院(今福建农林大学)、云南农学院(今云南农业大学)以及广西农垦职工大学(大专)相继成立茶学专业(本科)和茶学系。80年代末期已有9所农林院校设有茶学专业。并于1978年重新统编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树良种繁育、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树病虫害及茶叶机械等七本全国茶学专业通用教材,1984年农业部设立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园艺学科组茶学组,组织编写其他必修课和某些选修课教材,并着手修订上述应用多年的本科教材。1981年,浙江农业大学、安徽农学院和湖南农学院3所高校茶学系首次被批准为具有硕士授子权单位,从此我国茶学学科开始正规的培养研究生工作,1986年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和中国农科应革吐研究所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第一个茶学博土学位授予权单位,尔后湖南农学院茶学系(1933)、安徽农业大学(1997)、西南农业大学茶学系(1997)、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2003)均先后批准为博土授予权单位。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为国家重点学科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茶学教学从中专大专、学士,到硕士、博士各层次教学齐全,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我国茶学教育师资力量雄厚,队伍整齐,据2008年7月份对浙江大学茶学系、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西南大学茶学系、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学专业、山东农业大学茶学系、南京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西北农业科技大学茶叶研究所、江苏农村职业技术学院、天福茶学院、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莱阳农学院茶叶研究所等院校茶叶系所统计,有教职工28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6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2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总教师人数的49.9%,讲师43人占14.8%,助教46人占16.2%,其他54人占18.9%,日前每年招收专科生715~1215人,本科生570~640人,硕士生126-137人,博士生19~30人。至2008年年底止,又有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应用茶文化专业、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学系相继成立茶学茶文化等专业,并开始招生。进入21世纪高校扩大招生以来,目前茶学各层次就读的在校学生大约有5000人。茶叶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是中国茶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目前设有茶叶专业的中等学校有十余所在校学生30余人,尚有农业、商业、外贸、农垦、公安等部门举办的职业培训班更是遍及各产茶省市,有效地提高了在职茶叶工作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