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简以兮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愁” ——陶渊明
这是季羡林先生的座右铭,如今也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却不是如先生那般淡泊、豁达的人。
从小到大,我就是一个要强的人。也许是因为家境贫寒,在大家子中存在感低,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暗暗下定决心,我要成为爷爷孙辈里最优秀的那个,我要让家里富裕起来,不想让父母“低头”做人。
也正是这样的附属动机,我学习刻苦,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最优秀的那个,成为村里,几代唯一考上重本大学的女孩。
苏轼云:“高处不胜寒”。爬得越高也意味着摔下来会更惨。读书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成绩下滑,害怕辜负家人的期望,让他们对我改观。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很努力,也一直被一股无形的压力环绕着,不敢轻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小心翼翼地,成为了大家眼中成绩好的“乖乖女”。
小时候没有养成好心态,长大了才受苦。越长大发现越多的东西是自己无法掌控的。很多东西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即使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失败的次数太少,让害怕失败,敢想不敢做成为了自己最大的毛病。
去年十月,人生的黑暗期。因为突如其来的失眠,加上考证、期末考试的压力,让我一度走在抑郁的边缘。那种在深夜里独自清醒的恐惧折磨着我不曾强大起来的心。
我开始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一切事物都没有意义。呆在学校有一种窒息感,特别想逃离,可是我不敢。甚至觉得死亡一点也不可怕,纵身一跳才是解脱。
但是每次有这样的想法,我都会一巴掌把自己抽醒,告诉自己父母那么含辛茹苦抚养我至大学有多不容易,不能这样下去,不然就真的毁了。
我开始去做一些积极的事,缓解自己的恐惧、焦虑。瑜伽,冥想,药膳,运动等,幸运的是,我的失眠渐渐地好起来,想法也随着积极了。自己又重生了一次。
从那以后,我成了一个淡定的人,紧张感也一度远离了我,就连我第一次走上讲台讲课都没有丝毫的感觉。也是自那时起,我知道只有活着和亲人才是最重要的,能不能出人头地在生命面前都显得特别苍白。
但有时候,外在的环境是会影响自己原本平静的心。就如想在作为大四毕业生的我,身边的人忙着考研、忙着考公、忙着找工作,虽然我已有了自己的教师目标,但也会因此乱了自己的阵脚,被这种无形的压力影响。
直到遇见季羡林老先生的《不喜亦不惧》,才让我重新平静下来,不再彷徨于未来的不确定。“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愁”,也许季羡林老先生明白了这样的豁达,才会经历了命运的苦难后依然保持一颗积极纯真的心。
诗人席慕蓉也曾写到:“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我希望我也能在命运大浪中,拥有这一份豁达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