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共情》-如何成为一个有同理心的人-德 彼德 迈克尔 巴克 著,孙雁超 译
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地体谅别人的想法的感受的能力。
假如我知道对方的想法和感受,那么我就能更好地与他沟通。
共情使我们有机会体验对方的人生。
当我体验到对方所经历的事情 时,我能直接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影响,对方也会感受到这个结果 。
同理心不仅是更好地理解 对方、与对方交浪涌的先决条件,而且让我有机会去更好地认识并理解自己。
带着同理心去对待别人,其实就是坦诚、完全信任地对对待息。认识他人也是实现自我认知的关键。
沟通是一种情绪体验。
共同经验越多,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
仪式让参与其中的人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对共同的情境产生共鸣。对仪式越熟知,越有归属感。
一般而言,我们会自动关注那些对我们重要、有意义的事情 。
我们可以有意地控制思考的方向,从而决定性地影响我们的经历。
同理心是从属的结果,其实我们从未真正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所以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对观点、态度、想法和感受来说,行为是很好的预测器。这也是互联网能操控我们行为的原因。
共情只能发生在一个与自己有关联的人身上。
曝光效应,一个人熟悉、了解的东西,会让他产生信任和好感。
知识背景不同的人,可以体验到完全不同的真实性。
共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能力,而是能够从别人那里认识和体验自己的能力。
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遇见的始终是自己。
从别人那里辨识自己,在自己这里理解别人。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都没有注意到他是多么受限,这也是人们总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