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异国他乡中华国宝……美国藏中国古代绘画珍品

《摹张萱捣练图》卷北宋赵佶

绢本设色37.1×145厘米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赵佶,性好书画,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并且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他自己则不但擅长花鸟、山水、人物,也喜好收藏法书名画,遂使内府珍藏的名迹,百倍于前朝,并且将之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卷中绘唐装仕女、女仆、女童十二人,依次为捣练、圈线、缝衣、熨练的情景。人物姿态雍容,线描挺劲,赋色浓丽。画中无款识,前隔水细花黄绫上有金章宗完颜璟仿徽宗瘦金体书题「天水摹张萱捣练图」。

「天水」为赵氏郡望,历来将此作系于宋徽宗赵佶名下,但丛用笔赋色的细腻精巧等特征来看,应出自宣和画院画家之手,不是徽宗亲笔。此图虽系摹本,但结合传世的如《挥扇仕女图》等唐人作品考察,可推知应为比较忠实的摹古之作,保留了十分珍贵的唐代绘画资料。特别是在张萱原作不存的情况下,我们据此可以探究张萱的绘画风貌。

卷后有明初张绅、清高士奇、近人罗文彬题跋。画卷上分钤金章宗明昌七玺,清高士奇、金望乔等鉴藏印。《江村书画目》《大观录》《墨缘汇观续录》著录。

山水十二景图卷南宋夏圭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山水十二景图》为夏圭山水十二景中残存四景中的一部分,纵28厘米,一说26.8厘米,长度未知,现仅存四景残卷。从画面右起分别署有“渔笛清幽”、“烟堤晚泊”二题。图卷从右端出现的是平溪汀渚、湖水荡漾,渔舟出没。然后是浅滩湖岸、巨石峭壁,绿树成荫。此画山石用斧劈皴,先用水笔皴擦,然后落墨,具有水墨交融、淋漓酣畅的效果。

这里介绍的是其中的两段“烟堤晚泊”和“渔笛清幽”。这幅作品描绘了南方地区晚霜初降、行人暮归、柳艇栖泊的情景,画面齐整严谨,笔调稳健含蓄,秀媚苍润,与他另一种泼辣纵横的画法在相异趣。作者用拖墨带水之法,涂写出近处挺实婉迤的山崖,几个行人沿着曲曲山路肩担而归;画面的中间部位,淡泊的堤岸和丛林中的孤寺被笼罩在隐隐暮色之中,两、三艘柳艇静静地锚泊在堤岸,在一片寂静、安逸的气氛中,仿佛悠悠回荡着微微轻浪抚拍湖岸的声响。《山水十二景图》整个画面充满了大自然的无限优美和生活的清幽情趣,也是艺术家心灵境界的一种生动写照。明代有跋十二景图卷曰:“笔墨苍古,墨气明润,点染烟岚恍如欲雨,树石浓淡遐迩分明。”这卷作品不失为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瑰宝。

筠石乔柯图轴元倪瓒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倪瓒,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作品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画中题咏很多。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

《后赤壁赋图》卷北宋乔仲常

纸本墨笔

30.48×566.42厘米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品

乔仲常,生卒年不详,北宋末画家。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工杂画,尤长道释人物故事画。师法李公麟。靖康之变(1126),金人围城中思归,一日作《河中图》赠邵泽民侍郎。南宋?邓椿《画继》卷四,著录其画迹有《龙宫散斋图》《山居罗汉图》《渊明听松风图》《李白捉月图》《玄真子西塞山图》《列子御风图》等,然至今罕见。

苏轼“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名作。中国美术史上,文人墨客多以“赤壁”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现知传世画作中最早的一件是乔仲常所作的《后赤壁赋图》。据记载乔仲常的老师李公麟也曾画过《赤壁图》,现已不见。

乔仲常按东坡文意依情节描写,在尊重原文“立意”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分九段把不同时间、地点出现的人物、景物,运用连续空间转换的构图形式,巧妙地组织在一幅画面上。

山居纳凉图轴元盛懋

绢本设色31.27×261.62厘米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品

盛懋,生卒不详,字子昭,嘉兴魏塘镇人,与吴镇同乡,年龄亦相仿。早年名气高于吴镇。

盛懋是元季专业画家,当时被称作"画工"。因技艺高超,并能接受元代文人画家的影响,其作品颇合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但是他的画与元四家的画明显不同,文人画是写胸中之逸气,而他则是一个民间画家,比较适合老百姓的欣赏。其画山水、花鸟、人物俱精,名声很大,"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画者甚众"。《图绘宝鉴》这样记述他:"始学陈仲美,略变其法,精致有余,特过于巧。"

有人说《山居纳凉图》是已知盛懋传世作品中最好的一件。画史上说盛懋画学陈琳,多受赵孟頫影响,但就此幅作品来讲有他自己的意趣:图中的树法虽取自董源,但枝叶、线条精整,更富装饰意味。山石的荷叶皴也是源于董巨的披麻皴,更俊朗顺畅。整幅画构图繁密,设色有唐人味,青绿与赭石交换混用,极具装饰风格(这也许就是“门之阒然”的原因吧)。用笔较坚硬、较平实,与“元四家”平淡含蓄的笔势相比略逊一筹,意境与云林的空灵相较差距甚远。

该图无署款,仅有“盛懋”、“子昭”的两方印记。董其昌题有“元盛子昭真迹”与画作裱在一起,准确地断其为盛懋真迹。

江渚风林图轴元倪瓒

大都会博物馆藏

59.1×31.1厘米

倪云林《江渚风林图》轴,墨笔纸本,款署“至正癸卯”,时倪氏五十八岁。原为顾洛阜旧藏之物,今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此图上有明初宋濂、明末项元汴,清初缪曰藻、孙承泽、高士奇,清中期王澍,晚清吕松壑等人鉴藏印,并著录于缪氏《寓意录》和高氏《江村销夏录》。此图真伪姑且不论,宋濂鉴藏印亦有些存疑,但应可谓流传有绪。只是鉴藏印中的安吴朱荣爵、上海周子寓、海阳吕松壑三家生平不详。

《江村秋晓图》卷

北宋赵令穰(传)

绢本设色

23.7×104.1厘米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赵令穰(北宋)字大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人,生卒年不详,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官至光州防御使﹑崇信军观察留后,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荣国公"。其子赵伯驹宋代著名画家,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远师李思训父子。代表作品《风云期会图》、《春山图》、《阿阁图》、《后赤壁图》、《文会图》、《鸟雀图》等。留传到现在的有《汉宫图》、《阿阁图》、《万松金阙图》等。

赵令穰幼时即爱书画﹐富于文学修养﹐家藏有晋唐以来法书名画。他与画家文人时相往来。赵佶(宋徽宗)为端王时亦与他交游﹐切磋画艺。

赵令穰的画多描绘湖边水滨水鸟凫雁飞集的景色﹐运思精妙﹐清丽雅致。雪景类王维﹐又学苏轼作小山丛竹﹐在士大夫中颇受称誉。黄庭坚题其所画芦雁云:"挥毫不作小池塘﹐芦荻江村落雁行﹐虽有珠帘巢翡翠﹐不忘烟雨罩鸳鸯。 "又题其小景:"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 "其江村集雁﹑湖上飞鸥等意境荒远﹐富有诗意的小景山水﹐在宋代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因身处皇族之列﹐不能远游﹐所画题材多局限于两京(开封、洛阳)郊外景物,故每成一图,苏轼见之便嘲谓:"此必朝陵(朝拜皇陵)一番回矣!"现存《湖庄清夏图》描绘清幽的郊野景色﹐绿树板桥﹐凫鸟嬉水﹐湖庄临夏﹐意境颇为优美。

弟令松字永年,神宗、哲宗两朝(1068-1100)官右武卫将军、隰州团练使,善画花竹、水墨蔬果,亦善山水。

孝经图卷北宋李公麟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绢本墨笔21.7×459.9厘米

《孝经图》是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在约1085年创作的绢本水墨画。该画以《孝经》为内容配以插图,充分展现了李公麟绘画和书法的雄厚功底。

《孝经图》附有《孝经》中摘录的文字内容(《孝经》创作于约公元前200~350年),其传授着一个简单却又永恒的主题-孝道。宋代时期,孝道是当时所推崇的儒家标准之一。该水墨画加入了李公麟对孝道的理解。李公麟的作品也代表了当时文人墨客的时代特征:道德宣传,博览众长和书法功底。

从《孝经图》的题词来看,该画作也代表了李公麟当时希冀告老还乡的心境。

在李公麟的《孝经图》中可以看到宋人以书法来翻译古人模拟自然的画法。据《宣和画谱》(1120年)记载:(李)始画顾(顾恺之)、陆(陆探微)与张僧繇、道玄(吴道玄)及前世名手佳本;若不蹈袭前人,而实阴法其要。凡古今名画,得之则必摹临,蓄其副本,故其家多得名画,无所不有"。公麟画不从模拟自然开始。他简化了古人模拟物象的人物技法,以书法线条来描述创新。他以顾恺之的线条画法为根据,创造了不用色彩,只以墨笔勾勒线条来表现事物的"白描"画法。据米芾《画史》记载,"《女史箴》横卷在刘有方家。"米家有顾画"天女长二尺五;李公麟见之赏爱不已"。在重建古典画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的法规中,李公麟特别发扬了顾的平匀而完整的线条和吴的有轻重转折的笔法。既不用色彩,也不取"明暗阴影"渲染晕淡法,而是直以笔墨来运转通变。《宣和画谱》云:"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所谓"立意"就是"诗言志"的意思。李的画,诚如孙过庭《书谱》(687年)所云,"翰不虚动,下必有由。"所以,公麟说:"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已。奈何世人不察,徒欲供玩好耶!"自公麟后,元明文人"写意"不注重模拟描述,而专意描述艺术家对不同时代环境的个人反应。

在李公麟"孝经图"中可以看到他和顾恺之"女史箴图"在描绘孔教"诤谏"的历史论说上产生了"立意"与"言志"的共鸣。《孝经》第十五章曰:"昔者天子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子不可不诤于父,臣不可不净于君。"北宋朝政中常有太后当权,可与《女史箴》时代贾后弄权相比。在宋仁宗、宋英宗朝(1023-1066年),大臣时有诤涑。在专制时代,臣下诤谏,虽说当仁不让,实是性命交关之事。李在《孝经图》中,描述了君臣激烈诤对一幕。图中皇后紧立皇上旁边,皇上勃然大怒,即将拂袖而起,而诤诤有词的臣下,依旧站地不让。旁立侍臣的衣纹,以沉着的"铁线"篆来描绘。中间诤斗的主角,衣袍激扬飞舞。孔教伦理的一切道德力量和教诲语言,都生动地表现在李公麟的笔墨之间。

仿周文矩宫中图卷佚名宋代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白描

原作尺寸:26.00x146.70cm

周文矩(生卒不详):建康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943-975),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同时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 此图无款,应是十世纪周文矩所绘《宫中图》卷的仿本,图中描绘得南唐后主李煜(961-975在位)朝中宫女们的人日常生活。李煜是一位具有非凡艺术才华的君王,时常训练宫女们吟诵他的诗词。这幅作于十二世纪的仿本,是1140年受李公麟外甥的委托而作。

画卷并未单纯地临摹原作,而是改变原作中的设色风格而采用了李公麟(约1049-1106)的白描手法,将精力集中于线描上,对衣纹的勾勒方硬有力,用笔似书法,笔尖需与画面垂直方能绘出似铁丝般柔韧的线条,宋代因此评其为“铁线描”。

现所见仿本被截成为四段,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藏卷为其中两部分。其他两卷分别被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的福格艺术博物馆所收藏。

春游赋诗图南宋马远

绢本,设色

纵29.5厘米,横302.3厘米

现藏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图绘乡间春景:枝头萌绿,万象更新,柳条飘拂,新竹摇曳,溪水潺湲,小桥连岸。路上有驮物的驴马,水中有渔归的小舟,但在廊前溪边,已有三三两两的踏青者。古松下的案桌前,更是围满了人,文人学子即兴赋诗,一人执笔而书,周旁还有妇人幼童嬉戏。山间泉源,几个小童在洗杯煮茶,一派平和融乐的场景。

马远是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的宫廷画师,祖上数代多人供职于宫廷画院,故其家学渊源深厚。他初学李唐,后构图及笔墨渐趋简练,由北宋多为留天留地的全景式构图变化为局部取景的“一角”式构图,笔墨上爽利的大斧劈皴,雄强刚劲,终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为南宋“四大家”之一。《春游赋诗图》在构图上已大变于前人,曲折错落,其丛树或见根不见梢,或见梢不见根,变化多端,但笔墨上似乎更多受李唐早期绘画的影响,勾、皴、染繁密而周到。图上三十余人,勾线劲挺、圆润,刻画准确、生动,显示其精湛的写实能力,依然是宫廷画院追求细腻、严谨的特色,却少了一点他后期作品的简括灵动。

此图又名《西园雅集图》,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流落美国。图上无款,但在手卷外包首处有“宋马远绘春游赋诗图”的题签。前有学者以为所绘实有所指,乃北宋“西园雅集”之典故,自此国内大致以《西园雅集图》名之。“西园雅集”,是传说北宋时画家王诜娶了英宗的女儿,贵为驸马都尉。一日他邀集友人苏轼、苏辙、黄庭坚、李公麟、米芾、蔡襄、陈景元等16个名士墨客,聚会于府中,或挥毫作画,或吟诗赋词,或拨阮唱和,或打坐问禅,极尽宴游之乐。他请李公麟作画绘其事,画成后,又请米芾作文记其事,成为一件流传千古的文人雅事。后代画家多有以“西园雅集”为题作画的,如元代的赵孟、明代的唐寅、清代的原济、丁观鹏等,都有《西园雅集图》传世。

泽畔行吟图页南宋梁楷

22.9x24.3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南宋中期山水人物画于马远、夏圭、马和之之外,受文人墨戏影响的画家,还有禅门画家梁楷等人。他们都以简笔作人物山水,既不同于文人墨戏,而又更多带有禅味。

做过画院待诏,赐他“金带”不受的“梁疯子”,其山水画在注意画面的空灵方面,基本属于马夏一路,但是一种迷蒙的气氛,很接近米友仁的云山意趣。此幅《泽畔行吟图》意境亦是挺妙的,留白很多,但耐人寻味,颇有仙气。

姨母育佛图卷元王振鹏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尺寸:31.90x94.40cm

王振鹏(生卒不详):字朋梅,祖上自会稽迁永嘉(浙今江温州)。元代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和宫廷界画,被元仁宗赐号为“弧云处士”,官秘书监点簿,观遍古书画。传世作品有《伯牙鼓琴图》、《阿房宫图》、《金明池图》等。

此幅中年幼的佛陀,即释达多王子,在其母摩耶皇后亡故之后由皇后之妹,即佛祖的姨母,摩诃波闻波提养育照顾。佛的同父异母兄弟提婆达多,即姨母亲子,正由侍女搀扶,从其母身边引领离开,提婆达多的小脚   虽然踏向座榻的边缘,却依然不舍回望母亲。姨母对佛陀的照顾,却是心不二用,左手握寿桃一枚,右臂环护怀中的幼佛,佛之形象作中国婴孩状,见桃心喜,手舞足蹈,一意索取。   王振鹏在画中并用界笔与铁线描,对图中繁杂的人与物加以精心勾勒,并以淡墨渲染衣纹幔褶、器物形状,及树石的肌理。画幅所显的屋舍之中悬挂珠宝璎珞,陈设异国珍玩,经营出一所想象中的印度皇宫内苑。细观察之下,在菩提树杆的下端,接近狮背之处,   有墨书小楷“振鹏”二字。王振鹏与与佛教的关系来自其信佛的家庭背景,兄王龙孙出家为僧,法名善集,其祖王挺亦以好佛为人所知。   画卷前有明代杨承鲲(?-1589)所题《心经》。前隔水中有明代邢侗所题,曰:“此是龙眠画中台阁手,余家所藏楚骚《九歌》,是林薮笔,总之精诣已极,不妨并媺。弟从轻纹细墨处,自为磐薄高踪,是安可语神骏观也。八月初三日,济南邢侗敬题。”后有清人钱维乔、钱大昕、鲁爽良跋尾。另有近代完颜景贤鉴藏印,及“张氏清河”白文印记。

消夏图卷元刘贯道

绢本 设色

纵29cm

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

刘贯道,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擅画人物,释道,山水和花鸟,为当时高手。

刘贯道,字仲贤,生卒年不详,约为元世祖之人。善画佛道人物,又能做山水、花竹、鸟兽等。他在世的作品极少,在这幅画中是因为下有刻「贯道」二字始知是他的图画。画中人物多接近北宋传统技法,有古典风味,与南宋有明显的分别。或许是因为他出生在北方,较承袭了北宋的画法。

王振鹏元维摩不二图卷

水墨绢本

纵三九.四厘米 横八四.五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中这老者即为维摩,褒衣博带,屈膝而坐,似在侃侃而谈,正与对面的文殊菩萨辩论。

“翰墨荟萃”中还有这幅王振鹏的《维摩不二图》。王振鹏擅长界画,画风工致细密,自成一体,为著名的宫廷画家。据虞集《王知州墓志铭》中记述:“振鹏之学,妙在界画,运笔和墨,毫分缕析,左右高下,俯仰曲折、方圆平直、曲尽其体。而神气飞动,不为法拘。”王振鹏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宫廷画作品,见于著录或流传至今的就有数十件。

金灭北宋,获得一大批留在北方、未逃到南方的画家,马云卿便属于这种情况。他善写白描人物,线条精工,形象优美。《维摩不二图》经王振鹏临摹后得以保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为李公麟《维摩演教图》,与此卷构图完全相同而略大,并与王振鹏在卷后题跋中所述及马云卿情况完全吻合,证明原作者即是马云卿,而不是李公麟。因此,王振鹏所临原本就是故宫藏《维摩演教图》。

此图线条富有弹性,虽方寸人物而衣物、形态均以线描而出,栩栩如生,高度洗练,精彩之至。此法出自北宋李公麟一脉,元时承其衣钵者如王振鹏、张渥、朱玉等人,张渥《九歌图》卷等可为代表。遗憾的是,这种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表现力的线描法,入明后能发扬者却极为少见;当时知名的仇英、吴彬、丁云鹏等人,虽也以白描名噪一时,但其艺术水准则稍逊一筹。判断宋元白描法与明清白描法的基本要素是:线条有无断笔,线条是否刚劲富有弹性,线条的勾画是否重叠;白描场景中的人物,宋元以场面恢宏,人物众多而不乱,相互之间保持连贯性著称。

这件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维摩不二图》卷,是典型的“兰叶描”,有王振鹏款,曾被近代书画鉴定大师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傅熹年等老先生定为“真迹,至精之作”;另一幅是波士顿博物馆所藏《姨母育佛图》卷,是典型的“铁线描”,也曾被上述鉴定大师认为“伪,元无问题”。

《五色鹦鹉图》卷北宋赵佶国宝级流散文物

波士顿博物馆藏

纵53.3,横125.1厘米。

原属:圆明园旧藏

宋徽宗赵佶《五色鹦鹉图》卷,绢本,设色,款署:“无色鹦鹉,来自岭表……为赋新篇步武吟。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印。

鉴藏印:元文宗·内府:“天历之宝”。明·戴明说:“戴明说印”、“宫保司马之孙大司农章”白文印、“米芾画禅烟峦如觌明说克传图章用锡”朱文印。清·宋荦:“商丘宋荦审定真迹”朱文印。以及清宫收藏诸印。

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与《蜡梅身禽图》想类,是一种精巧典雅的风格。因有徽宗赵佶的亲笔题词,历来系于徽宗名下,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实出当时画院职业画家之手,体现了徽宗时画院花鸟画创作的水平。画幅的右侧有赵佶瘦金书诗序并诗,其形式与《祥龙石图》相近似,有的学者进而推测此作当为《宣和睿览册》中之一种。画上钤有元文宗「天历之宝」印,清戴明说、宋荦藏印及清乾隆、嘉庆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张羽才元代霖雨图卷

横271.4厘米

绢本水墨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九马图卷元代任仁发

绢本设色

120.81×56.99厘米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品

这是一件少有争议的任仁发人马图真迹。图卷从右至左,绘七人九马,人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七马官或牵马而行,或饲马喂马,似胡人而衣冠皆唐代服饰。九马雄壮矫健,皮鬃致密纤细,造型生动,当为官府名贵之马。卷末有行书题跋:“泰定甲子仲春作九马图于可诗堂。月山道人。”泰定甲子即泰定元年(1324)。下钤白文方印“任氏子明”、朱文方印“月山道人”。卷上有鉴藏印“奎章阁”、“沐氏珍玩”、“可庵收得铭心绝品”等。说明此图卷曾入藏元文宗内府,明初为云南黔宁王沐英家族收藏。明初以后至清末民初的递藏情况不明,后流入日本为东京冈崎正也收藏,后又归旅日华裔收藏家程琦(字伯奋,号可庵)。1972年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从程氏手中购藏,现为该馆珍藏的中国古代名画巨迹之一。

元代初期的书画界盛行一股复古思潮,即舍南宋而直入晋、唐,这其中固然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如提倡师宗南宋,恐怕会触及蒙古人敏感的政治神经。复古派的代表人物是赵孟睢⑾视谑嗟热耍稳史⒁灿Ω檬瞧渲兄弧>退幕矶郏苯邮Τ刑迫撕珟趾筒馨缘幕纾约氨彼卫罟搿5⒉芰饺说拇勒婕1暇瓜∪琪敕铮罟胗Ω枚匀稳史⒒硪帐醯挠跋熘辽睢7首程褰。吖雇迹稳荆涫且涤嗷抑鳎从凶ㄒ祷业乃肌9势浠碇笔笨捎胝悦项相提并论。

九歌图卷、褚奂书辞卷元代张渥

横438.2厘米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张渥《九歌图》卷,是元代人物绘画的经典之作,也是张渥三幅《九歌图》卷中最为精彩的一幅。此幅上面张渥临李公麟本《九歌图》,元代大书法家褚奂隶书书写《离骚》,书画合璧堪称绝配。

张渥的人物绘画,是承袭宋代李公麟的绘画技法,其中,兰叶描是绘制《九歌图》题材的用笔,铁线描绘制《饮中八仙图》题材的用笔。此幅《九歌图》卷是典型的兰叶描法,人物及衣纹飘逸、灵动,虽然线条粗细变化莫测,却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这两种绘画技法,宋元以来真正成熟掌握的画家,屈指可数!北宋李公麟、元代王振鹏、张渥、朱玉等人,入明以后出现严重的断代,像仇英、吴彬、丁云鹏等人,从传世的作品水平分析,不及宋元人的十分之一。

另外两件张渥《九歌图》卷,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上面也是隶书书写《离骚》,书法作者是褚奂的学生吴叡。这三幅《九歌图》作品,都是历代流传真迹,三幅作品虽有不同之处,整体特征大致相同,都属于张渥的代表作品。张渥为何一再绘制《九歌图》这一题材呢?古人在创作出一个题材之后,不断重复这一题材也是常有的,如赵孟睢吨袷肌啡尽⒛哞丁督ど缴肌啡尽⒗钚b《墨竹》两本、吴镇《渔父图》三本。因此,张渥《九歌图》三本也就不奇怪了。

草书廉颇蔺相如传卷北宋黄庭坚

32.5X1822.4cm

纸本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

九龙图卷南宋陈容

尺寸:46.30x1096.40cm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陈容(生卒不详):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时与名士论文讲艺,敷绎大义,士习以兴。曾为国子监主簿、福建莆田太守,官至朝散大夫。诗文豪壮,暇则游翰墨,善画龙,宝佑(1253-1258)间名重一时。画龙善用水墨,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特别是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名状者,皆得妙似。此图绘九龙攫珠、穿云、追逐嬉戏于白浪苍茫间,极尽腾挪变化之态。用笔亦豪纵雄健,为其传世代表作。画龙亦与道教思想有密切关系,故道教传派亦有擅画龙者,如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所藏元代道教天师张与材《霖雨图卷》,其风格及内容均与陈容画龙相类,可能有其影响。这种画龙的风格又见于日本的绘画,其中尤以16、17世纪的狩野派与海北派为代表。

卷后有陈容自题长诗,尾钤所翁一印。卷前又自识:“九龙图作于甲辰之春,此画复归于甥馆仙李之家,神物固有所属耶。”甲辰为理宗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约为作者中年之后的作品。拖尾有元董思学、张嗣成、吴全节、欧阳玄、张翥、王伯易等跋。卷中钤有清耿昭忠及清内府鉴藏印,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05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2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79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85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9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89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0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4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1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4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5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