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诗和远方——走近名师课堂(一)白皛

        远方有多远?记得这是少年时期的我对心灵的扣问?远方在何何处?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多年后的自己对心灵归宿的思索。诗和远方,很远,随着岁月流逝,光阴印迹,被琐碎和“功利”掩埋,但幸好,当憧憬与爱结伴,诗和远方仍在心田。

        五月的天空飘荡着悠悠的白云,五月的鲜花静静盛开,五月,一场心灵的邀约,一场灵魂的洗礼~五月,走近名师课堂,聆听教育智慧。

                感悟课堂之“实”

    ——  观白皛老师课堂《关雎》

      如果说上一次现场聆听白皛老师的诗歌课,我领悟了诗歌可以成为学生的日常,做诗可以成为当下学生反映日常的方式,是心灵的诗意栖居,那么这次的《关雎》向我呈现了诵读为主的诗歌课堂的完整形态,诗歌教育深入学生心灵的自然流淌。

                声与情的融合

            浅读——读字音,读韵律

1.出示原文,每人一句地读(覆盖全体学生)。

2.出示难读的读音,字正腔圆地读字音。

3.出示《诗经》四言诗句的比例,高达90.97%,探讨原因,总结四言诗的特点,师生共读,并跟随老师的节奏读。

                再读——读结构

        重章叠句(回环复沓)是《关雎》最明显的结构特点,你知道它的妙处吗?全班再次齐读。

                深读——读角色

1.诗歌字体分三种颜色展现,黑色部分由老师读,红色内容男生读,紫色部分女生读。老师作出评价,一读有音无情,鼓励再读。

2.男女生搭配,个别读。

3.现场采访“君子”和“淑女”:

君子追求淑女的心情的心情怎样?

对娴静美丽的淑女充满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而不得时,他有何表现?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悲伤不已,夜不能寐。

君子就此放弃了吗?

他心有不甘,弹琴鼓瑟,博淑女愉悦。

参差荇菜,左右才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当淑女还没有明确的回应,君子下定了什么决心?

他决定以神圣、庄严的钟鼓来表达自己追求的决心。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重读——读变化

  1.  重读第三小节绿色字体,“不得”,“服”,“侧”,古音中的入声字,重读中感受君子心有不甘。

2.全班齐读,读出变化。

3.个别男女生分别扮演君子和淑女,再读。

                总结读——读声调

你能发现不同颜色的字有什么特点?

鸠 洲——阴平(平静)

逑  流 求——阳平(向往)

服 侧 ——入声(悲伤)

采 友——上声(不甘)

芼 乐——去声(决心)

在声调的变换中,体悟情感的回环曲折。

        《关雎》的爱情启蒙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爱情

为什么《诗经》第一篇学《关雎》?

有家才有国,君子和淑女组成的家庭是国家的一个小单位,《诗经》首篇学《关雎》即启发人们做怎样做君子和淑女。

师生探讨怎样的人是君子?——有礼有节,德才兼备。

“窈窕”一词的意思?

师生探讨怎样的女子算作淑女?

就这样,正确的爱情观在那个时代通过诗歌启蒙而懵懂建立,也在今天的中学课堂中荡入学生的心田。

感悟:

    实实在在的诗歌课堂有着这样的气场:于朗读中带领学生体会诗情的变化;于互动中吸引学生的兴趣;于探讨中走进学生的心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