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下午场,影厅的人不是很多,听朋友说这部片的泪点超多,而我的泪腺又超级发达,所以就带了一包纸巾选了一个旁边没人的位子。有的时候关掉手机,全身心投入另一件事,这感觉真的超好。
果然,影片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泪点就来了,眼泪本来是无声的,然而鼻涕是有声的,隐约听到后排几个女生的啜泣声越来越大。没有嫌弃的意思,毕竟我也和她们一样。快乐大部分来自于当下,然而伤感,却总是和过往息息相关。所谓触景生情,感同身受这类情绪,大抵都是因为人们想到了一些经历过的事情。所以我理解每一个容易悲伤和容易掉眼泪的人。
还是回到正题吧。印象中上一次有兴致看影评,还是《驴得水》上映的时候,那天看完之后,真的觉得这部电影拉扯观众情怀的角度很特别。今天看完《我不是药神》,也觉得影片要表达的东西好多好多,忍不住去很多平台翻看了影评。网民们讨论的话题有很多,诸如“讨伐天价药,贫困人治病难”、“法律与情理”、“人性的救赎”等等。其实前两个话题,在我的成长历程中,经历得比较少,毕竟身边大多数人都是健康、守法的人。我的认知里,对这两个话题的情感共鸣还不是很深入,我能感受到,也许许多事情仍有许多不公,但是我们国家的体制在慢慢完善,很多惠民政策已经深入基层了。而药物的生产本身涉及到生产原料、科学试验、审批和运输成本,至于它投放市场的价位和百姓能承受的价位的冲突,能否解决,怎么解决,只能用电影中那句“希望那一天能够早点到来”来表达我美好的希冀了。关于法律与情理,我还是偏向于法大于情的,我虽然看哭了,但是我始终觉得违法了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管出于何种缘由,不过有的时候确实很无奈吧,就像那个辱母案,换做是我我也会那么做的。法律的刚性,对于坏人来说,是一个紧箍咒,对于好人来说,法律是一条警戒线,它或许能放松,但决不能放行。让我多次哭得不成人形的,还是影片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把人性的光辉一点点发掘出来的人物表现吧。
程勇和初为人父的吕受益、社会青年黄毛、单亲妈妈思慧、基督教徒老刘卖药的过程,大概就是人性救赎的过程吧。程勇的初期,是典型的中小城市生活失意中年油腻男的代表,上有老下有小,靠卖那啥用品耗着每一天,也是被生活逼急了才选择走私药品,看着他由谋利到害怕被抓,再到重新卖药亏本救人的转变,也看着他心底的善意被一点点激发出来。谢谢徐峥给我们塑造这么一个普通人版的英雄。黄毛这个角色,真的承包了太多泪点。他一出场,台词大概是这样介绍他的: 他叫黄毛,得了白血病不想让家人担心,就来外地了。好像想到了什么,莫名就哭了出来。后来他听了程勇的话,把黄毛剃成了干净利落的球头,准备回一趟家,却在警察抓捕的时候选择替程勇顶罪,逃离的时候被车撞。“他才二十岁不到,犯了什么错?”犯了什么错呢?我也不知道,明明就是一个很热血和感情充沛的人。就是觉得很遗憾吧,他说他家人以为他早死了,没能回趟家。关谷神奇扮演的白血病人吕受益,他那脱落到所剩无几的头发,病床上痛苦的神态,真的把艺术这个东西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在吃不起药,受不了疾病带来的痛苦选择自杀前对熟睡的妻儿露出的那个苍白、无力又不舍的笑容,也是让人哭成狗了。当然,影片还有很多情节让我觉得很妙,比如在夜店跳舞谋生的女主,在台下看着为了钱在台上跳脱衣舞的势力男人,那酣畅的叫好和眼睛里的泪水,真的恰到好处戳中人心的痛处,谁让这个世界生性凉薄,屌丝和女神都得拼命吆喝。
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或许英雄主义这个东西,大多数人只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牢记并发扬,走出校门,当我们没有退路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的时候,人的自私和冷漠会衍生出来,我觉得这也很正常,毕竟我们都不是药神,只要我们在饱经风霜之后不要变得胆怯懦弱,在大是大非面前记得保持善良。于我的朋友们也好,于我自己也好。
怎么说,用一部电影去改变世界比较难吧。但是电影这种集娱乐、文化、社会乃至灵魂需求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还是希望尽量能够引起人们良性的反思,不希望我们的主旋律仅仅被资本和流量所统领。
很久没有写什么了,一些杂谈,随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