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律诗词创作中的“四炼”
浅谈格律诗词创作中的“四炼”
人们常说,写格律诗词,如同雕刻一幅精美的作品。如果想让你这幅作品精美动人,就要在炼意、炼构、炼句、炼字这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炼意
首先谈炼意。
一般来说,构思一首诗词作品,要知道自己要写什么,然后去立意。立意是确立诗词的主题意义,确立了主题意义之后,就可以围绕主题创作了。
炼意是一首诗词创作后的再次修改和提炼。目的是提炼出同一题材体裁作品的新意境,避免与前人作品立意雷同,从而打动读者。即,立意方面的创新。
纵观时下诗词作品,多数作者忽略了作品的炼意,结果写作的作品人云亦云,重拾古人唾液,或停留事物的表层意义,不能深入提炼,毫无品味,如同嚼蜡。
若一首诗词作品没有新颖的立意,或深层意义,就不会有动人的字句,也就不会让读者眼睛一亮,打动读者。动人的字句总是与新颖的立意和深层的意义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一首作品完成后,要首先在炼意方面很下功夫。
现在,我们以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来说明怎样“炼意”。
五律 春夜喜雨
唐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以“春夜喜雨”为主题来构思。首联写春雨的时令季节,承联写春雨的特点,转联写作者在春夜看到春雨的夜景,尾联写一场春雨过后的清晨,作者在四川成都(锦官城)看到的景象。可以说是联与联之间的起承转合珠联璧合,紧贴春夜春雨的主题,句句到位,无一废句。
但是,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把这首诗的后两联删去了,改题目为《春雨》:
五绝 春雨
唐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一改,主题浓缩在“春雨”二字上,更简练了。便于儿童记忆,几乎家喻户晓,是成功的,所以大多数人只知道这四句,成为流传千古流传的名句。
现在这首诗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依旧用《春夜喜雨》的题目,把后四句补全了。假如用《春雨》的标题,就是这样:
五律 春雨
唐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一变题目,一增加后四句,结果是文不对题了,就把诗圣杜甫变成了不懂诗构的人。因为,后四句与“春雨”没有任何关系?纯属凑韵跑题。只有用《春夜喜雨》才是全诗的立意。由此,可以看出一首诗词立意的重要性,往往标题就是主题。
二 炼构
“构”就是进行整体的构思,即谋篇布局。“炼构”就是在创作过程中提炼出最符合语言思维逻辑的诗词结构框架。
古人在格律诗词创作方面总结出一套基本方法。绝句的四句要遵循“起承转合”规律写作,律诗的四联也要遵循“起承转合”规律进行布局。填词要按照一首词的拍节进行构思。这些是格律诗词创作的基本规律,也是初学者应该了解和学习的基本规律。
因此,创作律绝时,要根立意来谋篇布局每一联、每一句和每一字。填词要根据立意来编织每拍每句的词语。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要服从立意整体的构思和规划,进行符合语言思维逻辑的安排。这就是“炼构”。
一般来说,诗词意义的变化,就在于这起承转合的脉动之中,就在于符合逻辑要求巧妙地组合物象。诗词的意象组合是谋篇构成诗词意境的重要元素。因此,谋篇过程要选取符合诗词立意的物象,要注意这些物象间的逻辑关系与合理搭配。例如,鸿雁出现在何时,烟雨表达什么意境,蝉、鹧鸪与杜鹃在格律诗词中的文学象征意义是什么?类似的物象在古典格律诗词中不胜枚举,是古典格律诗词的意象精髓,作者创作前必须了解,才能正确使用。所以,“炼构”的过程,就是根据立意进行物象塞选过程。
下面再来分析一首网络诗。通过赏析,进一步提高我们炼构的逻辑思维认知能力。
七律.荷
振翼蜻蜓立粉妆,圆盘挹露遍横塘。
凌波舞尽千茎绿,隔岸呈来一脉香。
玉貌妍时心亦淡,清姿独处梦还扬。
风流自古皆随意,哪管痴人抱恨长。
这篇咏《荷》七律,整体看粗看,结构似乎很好。但仔细分析,却有很多不符合主题诗境逻辑之处。
首先分析启联:
振翼蜻蜓立粉妆,圆盘挹露遍横塘。
先看出句。读出句时我们很可能会想起宋时杨万里的那首《小池》中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作者在这里借用的很巧。但是,仔细分析,蜻蜓立在荷上时,会振翼吗?当然不会。蜻蜓的振翼是为了飞起,所以,这句“振翼蜻蜓立粉妆”就不合逻辑了。若果把这“立”字炼一下,换成“觅”或“戏”就不存在语境逻辑问题。
再看对句。对句“圆盘挹露遍横塘”写的也不符合语境逻辑。“挹”字比较生僻,是动词,意为:舀或盛的意思,圆盘是指荷叶,意思是,圆圆的荷叶象盘子一样盛着露水遍及横塘。仔细分析,把荷叶比作圆盘并不美,不及荷叶的原义来的自然。如果真的把荷叶当作盘子来盛露水,即不符合“荷叶沾露”的实际情境,也失去美感。
再看承联。
凌波舞尽千茎绿,隔岸呈来一脉香。
这一联也是不符合荷花生长的自然环境,属于凭空想象而脱离现实。“凌波舞”是什么样子的舞呢?可以形容燕子掠波而过,可以形容蜻蜓点水,却不可以形容荷的动作。荷乃有根植物,它只可以随风摇摆,而不可以“凌波起舞”,也就是说,荷只能跳“摇摆舞”,而不能跳“霹雳舞”。一个“凌”字,其实就把这荷给连根拔起了。“凌波舞”这词本身是挺美的,但是如果与描写的对象逻辑相违就会闹出笑话。
对句“隔岸呈来一脉香”,也不合逻辑。“隔岸”一词,一般是指江或河的对岸,而这里描写的背景是荷塘,隔什么岸呢?再看这“一脉香”,也细弱,不符合实际情境。如果是满塘荷花,那是一片香,满塘香,到处香。“一脉”相当与一缕若隐若现的暗淡的香气,于所描写景物不合逻辑。由此看来,建构诗脉与作者对所描写对象仔细准确的观察密切相关,不可凭空想象,闭门造诗。
再次,看转联。
玉貌妍时心亦淡,清姿独处梦还扬。
转联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整体看,很好。“心淡”和“梦扬”寄寓了作者的情怀,借荷喻己。尾联自然合理,不赘述。
三 炼字
炼字,主要炼动词、形容词、连词、介词、副词和形容词。古人称虚词。怎样练字呢?就是做到,表意要准确,描写要生动,夸张不失度,虚实要有据。古人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以民国初年刘坡公先生的《学诗百法》最系统。现摘编如下:
(一)五言诗炼字法
1.五言炼第二字(主要指单字物象名词+动宾句式)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五言炼第三字(主要指由两字组成的物象名词+动宾或介宾句式)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五言炼第五字(主要指句尾的形容词或动词)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香雾云鬟湿/清晖玉臂寒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4.五言炼第二第五字(主要指五言中有两个物象名词,物象名词1+动词或形容词+物象名词2+动词或形容词)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二)七言炼字法
1.七言炼第二字(主要指单个物象名词+动词或介词+两个字物象名词宾语+其余结构)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2.七言炼第五字(主要指动词或介词+物象名词的三字尾结构)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寒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3.七言炼第七字(主要指两字构成的物象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的三字尾结构)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三故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匡衡抗疏功名簿/刘向传经心事违
4.七言炼第二第五字(主要指单个物象名词+动词或介词+宾语再+动词或介词+物象名词构成的三字尾结构)
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侯飞龙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湖添水际消残暑/江送潮头涌漫波
四 练句
炼句之说,古人论述亦很多,尤以民国初年刘坡公先生的《学诗百法》最系统。现摘录如下。
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诗。句之妥恰与否,诗之工拙判焉。故欲学作诗,必先学造句。造句之法,不仅属对工整炼字稳妥而已,必使全句轻灵流动绝不板滞方佳。至于唐人诗句,各有胜处,苟非勤于习诵,断不能模仿其万一。兹将五言七言之种种句法略举于下:
(一) 五言诗句造句法
1.五言上一下四字句(1+1+3句式,即单个物象名词+动词或介词+宾语句式。这种句式造句打磨在第二个1。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
犬迎曾宿客/鸭护落巢儿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2.五言上二下三字句(2+2+1句式,即由两字组成物象名词+动宾或介宾结构;或动词+宾语结构。这种句式造句打磨在第二个2。也是动词或形容词。)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3.五言上三下二字句(即3+2句式。3是由三字组成的物象名词,2是名词+形容词活动词。这种句式造句打磨在2)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4.五言上四下一字句(即2+2+1句式,这种句式造句时要注意尾字打磨,通常是形容词或动词)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薜罗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5.五言一句三顿折句(即2+1+2句式结构。这种句式造句打磨重点是1字的打磨。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二)七言诗句造句法
1.七言上一下六字句(1+1+2+3句式,这种句式造句打磨关键处是第二个2和后3的动词和形容词)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山动将崩未崩石/松浮欲尽不尽云
2.七言上二下五字句(2+2+3句式,造句打磨关键处在第二个2和3中的动词和形容词)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3.七言上三下四字句(3+2+2句式,造句打磨关键处是2字的形容词和动词)
梦儿亭古传名谢/交妓楼新道姓苏 渔人网集寒潭下/估客舟随夜照来
4.七言上四下三字句(3+1+3句式,3+1是主谓结构,3是另一个主谓结构,两个主谓结构构成一句,造句打磨的关键处是逻辑通顺)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5.七言上五下二字句(2+2+3句式,造句打磨关键处是第二个2和3中的形容词,动词或副词,亦要注意逻辑通顺)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6.七言一句三顿折句(2+2+3句式,造句打磨处是第二个2和3中的形容词副词和动词,亦要注意逻辑是否通顺)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含风翠壁孤云纳/昔日丹枫万木稠
五 结语
古人强调格律诗词炼句练字。为求一字稳,捻断数根须。这是对的。但是一首诗词立意不稳,布局混乱,不管怎样练字炼句都是写不出好作品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作品越炼字句,越乱。究其根本原因,不是立意原因,就是诗构原因。因此,若创作出一首好的诗词,必须首先在“炼意”和“炼构”上下功夫,锤炼出新颖的立意和完美的诗构。然后才是围绕主题和诗构炼字炼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