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增长过程,主要分4个阶段,新店开张期,店铺平稳运营期,高速增长期和最后的连锁扩张期。
这也是你可能会遇到的4个关键瓶颈点,那怎么突破这4个瓶颈?
1.新店开张:撒网聊天
先来说第一个阶段,新店开张的时候,零售人真正最困难、最迷茫的时期,是在开店后的三个月左右,这个时候店已经开起来了,但没有太多经验和数据,缺少抓增长的抓手。往往是不知道该怎么干,也不知道自己干的有没有问题,更不知道怎么可以干得更好。
这个时候,我要分享给你一个特别好的经验,叫撒开网去聊天。广泛地找人聊天,包括代理商、厂家、顾客,甚至是你的邻居店铺。在这些聊天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家门店的问题,找到下一步可以优化的点。
那怎么聊呢?在这里,我给你举两个特别值得敲黑板的群体,批发商和线上客服。选这两类,是因为批发商是零售信息的中台,线上客服能接触到海量的商品,你能拿到上下游不同环节的新信息,但更重要的是,批发商和线上客服都是想把东西卖给你的人,这时候你的身份是买家,通过和他们聊天,你更能感知到对方是怎么把一个东西推荐给你的过程。
好,我直接给你聊天清单。跟批发商你可以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最近什么货走得好?卖多少?”
这个问题,你可以了解到一些商品信息和它大概的销售情况,你就可以判断,自己家店要不要进,进多少货。
第一个问题回答完,你要接着问,“那我们也进了,为什么卖得不好呢?”
这是个“钓鱼问题”,你可以拿到这个商品的适销区间。当你这个问题问出来,对方大概率会告诉你,这个商品在哪个地方卖得好,为什么卖得好。那你就知道,这个商品的特点,对应的人群范围了。
第三个问题,“最近有没有什么新品推荐?这个新品在哪里卖得好?”
请注意,第一个问题是问热卖品,这个问题主要是问新品。为什么问这个呢?倒不是一定要进新品,而是可以通过新品来推断出,顾客最近有哪些新需求。
比如说卖的好的丑橘和耙耙柑,其实就反映了用一只手就能剥开水果已经成为顾客的新需求了。那相应的,你就可以推断出,单手就能吃的小零食,大概率也会卖得不错。
这是跟批发商聊,那怎么跟线上客服聊呢?
成熟的线上客服,都会准备一整套话术和卖点提炼,跟他们聊,主要感受的是他们对商品卖点的提炼。
这里我也总结了一个问题清单:
第一个问题是,我现在马上要出差,你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下相关的商品?
第二个问题是,我想送给XX,他是什么情况,我刚刚看完很纠结,你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下?
第三个问题是,你们最近有哪些主推的商品?
你看,这三个问题,就是通过设置自己用、送礼、没有特定需求等不同场景,来看客服是怎么跟你描述商品卖点,怎么说服你下单的。那你就可以对比感受,迁移到自己的线下店铺了。
同样的,跟代理商、跟顾客、跟同一条街的其他店铺,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去聊天,让你能在迷茫不知道怎么干的时候,找到一些被触发的点,发现自己店铺里的问题和新机会。
2. 店铺平稳运营:去菜市场找差异点
第二个阶段,就是平稳运营期,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店铺里生意看着也还不错,但周围竞争很激烈,自家店总是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
这个时候,怎么找到店铺的差异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我的方法是,逛菜市场。因为菜市场最能反映出当地人的生活需求变化,你就能提前捕捉顾客的变化,让自己家店有特色。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点,在菜市场的选择上,我们要先选当地最有口碑的综合老市场去逛。因为这样的菜市场能存活这么多年,说明它最懂当地人的生活。等逛完了老市场,再去新型市场看看当地人的需求变化;
那第二点,我们还要注意时间,一定要在早上的时间去逛,这是因为当地最正宗的食材基本都在早上七点半之前就会被抢空,如果去晚了,你调研的信息就有可能是缺损的。
知道了怎么选菜市场,什么时间去逛,那第三点,就是怎么逛。
我这里要分享的是,你可以看商品结构、定价方式、服务模式等等,通过这些信息,推理出当地的特点,再回到我们自己店铺,找差异点。
比如说,我们看菜市场的门口,是不是有很多临时摆摊的人,如果是,就说明小农经济发达,这个时候往往供货量少,我们可以找几家可以长期供应本地菜品的人来进行长期合作,保证供货量;如果摆摊少,就说明当地农业规模化做的比较好。这个时候,可能当地的品种会相对比较单调,那我们就可以增加切配菜的服务,用服务去打开差异化。再比如说,如果水果摊上的外来品种比较少,很有可能是因为当地的交通并不是非常发达,那我们就要考虑自建配送服务,把物流这点做起来,也能迅速打开差异化。
你看,通过逛菜市场的方式,我们就能了解当地情况,然后找到我们的差异点。
3. 店铺实现增长:从限制条件找解决方案
在平稳运营之后,就会进入第三个阶段,也就是高速增长期。这时候,特别重要的往往是提高经营效率,就需要我们在各个环节上,思考一些创新打法。我现在很多客户也会问我,为什么我就只会常规做法,想不到一些经营上的小妙招呢?
这里我想分享我常用的一个思考方法,叫从场景里的限制条件出发,来找解决方案。
什么意思呢?我来举个例子。
如果一位9岁孩子的全职妈妈,想在自家小区门口摆个鸡蛋摊,应该怎么办?
好,大部分人想这个问题,想的都是,鸡蛋品质要选好,摆摊的位置要人流量大的地方。这些问题当然重要,但在这个基础上,你还可以刻意去想想,这个场景里有哪些限制条件?
这个时候,你就能想到,全职妈妈的限制条件是有个9岁的孩子,那你就要想,她每天早上可能要很早起床做早饭。这样一来,她能出摊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所以就要设计一个能灵活收摊、出摊的工具。比如立体的小拖车,随摆随卖,有事就收。
你看,找到了限制条件我们就会发现,相对于选品、布局、营销等等,有可能更重要的,是开店的工具。所以这个方法,能让你在解决新问题的时候更切实际。
4. 连锁扩张:设置年度课题
高速增长之后,就到连锁扩张期了。这是一个关键点,跨过去了,我们就可以成为连锁品牌,跨不过去,就可能把第一家的利润也赔进去。所以,我特别建议,临近这个阶段前,就做一件事,每年给自己设置年度一个课题,以一年的时间,研究一个相对宏观的课题,比如做过一个课题是《零售供应链上下游的一线报告》。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简单说,就是四个字,想点大事。通过设定课题的方式,逼自己去了解行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把握线下市场局势。
因为如果你已经从单店,成长为连锁品牌,那之后每一步,都是重投入,想点大事,能帮助你更稳妥地做好商业决策。
那下面我来说说,具体怎么设置年度课题。
首先,我们要先找到一个全年最重要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你当下正在面临的问题。
比如说,2010年到2011年的时候,当时线上电商价格低,导致线下客流量逐步在减少,我就想看看他们都是从哪儿进货的,成本为什么这么低,线下能不能用这个方法。那年,我的课题名字就叫《如何通过电商平台选品》。
现在我们的课题就定好了,找到课题之后,要怎么做呢?
这里大框架上就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研究这个课题的基本信息,比如说我有一年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在县城做好春节营销》,那就要去查这个县城的市场结构、留守儿童率、人口结构等等,要把这些基本信息做全,尽可能积累资料。
那第二步,就是用这些信息反推我们要调整的地方。比如说你这个地方房地产发展得很迅速,那就说明是周边县城或乡镇的人不断在涌入这个城市,这时候就要赶紧开店了。再比如说,如果这个地方的留守儿童率很高,那就要保守经营,不要轻易去开连锁。因为留守儿童率比较高,就代表年轻人出去的比较多,就验证这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其实是越来越弱的。
我们课题完成的标志,在于能否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用在店铺调整中。就像我前面说到的《如何在电商平台选品》这个课题,之后我就通过1688这个平台找到了很多有特色、质量好的厂商,扩展了我们的采购渠道。
你看,具体的课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真实的问题!
从开店到连锁扩张,我们整个过程已经捋完了,这就是我分享的零售人的增长路径。
总结一下,开店三个月左右,用“撒网聊天法”可以度过迷茫期;
店铺平稳运营期,到一线去,可以找到店铺的差异化;
等实现增长的时候,用限制条件法,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到了连锁扩张的时候,用设置全年课题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做对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