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方面来看,人生有无数个“此时此刻”,每个当下的我们,都是不同经历、体验和感悟的集合。正是这些集合,塑造着我们的行为,而行为又影响着每一个结果。
今天我听了一本关于余华创作经历的书,讲的是他如何突破写作瓶颈。从书中,我学到了一种做事的方法和态度,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现实中,我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可我们是否能用专业的态度去对待呢?
很多时候,事情没做好,是因为我们没有用专业的态度去做,所以缺乏专业人士的能力,也难以取得相应成果。而没有用专业方式做事,往往是因为对事情缺乏理解和认识,导致没有持之以恒的动力。
余华并非专业出身,一开始也没条件成为专业作家。但他通过努力和感悟,走上了写作之路。他的写作启蒙老师是村上春树,起初他模仿村上春树写作。四年后,他遇到了瓶颈,很难摆脱村上春树的影子。就在他困惑时……
他偶然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从中获得灵感,实现了写作上的飞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现实中,我们做事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对余华来说,这些困难是他前进的台阶。面对挑战,他从不退缩,而是积极应对。比如写作,静心思考很重要,余华就是通过和凳子“对话”,找到了创作节奏。
写作时遇到瓶颈很正常。写不出来时,有些人会灵活调整,比如站起来读读书,等灵感来了再接着写。每个人的创作方式不同,余华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写作难题,让文字自然流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写不出来是常态,千篇一律的模式也很难突破。余华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小说创作中,人物心理描写和语言交流处理很关键。现实里,每个人说话做事都有自己的方式,但很多人会忽略人物内心活动,因为这很考验创作者的语言功力和洞察力。
回顾自己的写作经历,虽说每天都坚持写,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提升空间。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只是为了写而写,常常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
从余华的创作过程中,我们能学到很多。遇到困难别躲开,每个困难都会让我们不太舒服。要是不能有效解决,这种不舒服就可能变成焦虑和烦恼,影响我们的情绪。
有些人写不出高水平的作品,可能就是因为在困难面前突破不了瓶颈,文章变得平淡无奇。这样下去,人很容易对写作感到厌烦和迷茫。
那种疲惫感,其实是因为缺少挑战。写作遇到瓶颈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它,保持冷静,直到找到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写作的路上越走越远,写出更多好作品。
其实现在有好多事等着我去做,如果不能把写作和日常事务分开,很难静下心思考。写作离不开思考,没有思考的习惯,很难理清脑子里那些杂乱的想法。
所以,为了写好文章,要学会管理自己的事情。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能养成做事的习惯。人很容易受习惯影响,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写作能培养出有条理、有逻辑的做事风格,这更多是一种理性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