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4世纪的柏拉图开始,到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再到康德和黑格尔,一直到21世纪,理念论都显示出压倒一切的力量。
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是苏格拉底的门徒。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真理,真理是完美的、永恒不变的,而物质世界存在缺憾,居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人们无法从物质世界中获得真理。他把辩证法视作工具,促使人们从关注物质世界转向关注理念世界。他认为,人并不能创造知识,至多只是发现知识。柏拉图思想的价值在于它曾经激起人们关于人性、社会和教育意义与目的的思考,它甚至曾经通过许多微妙的方式渗透在现代思想和实践中。
宗教的理念观:奥古斯丁倾向于把理念世界和实在世界视作圣世和俗世,圣世是精神的、善的世界;俗世是黑暗的、罪孽的、无知的、痛苦的物质世界。他相信一个人通过沉思和信仰能够专注于上帝,他认为知识是上帝已经创造好了的,人不会创造知识,只能通过发现上帝而揭示知识。
现代理念论的代表人物:1、笛卡尔:凭借“怀疑的方法”,建立起著名的笛卡尔第一定律:“我思故我在”。他认为,通过“完美的存在”,他遇到了上帝这一无限的、永久的造物主,而上帝才是万物的根源。笛卡尔得出了两个原则:“我思”和上帝,通过“我思”,他找到了明确的人类思想;通过上帝,他找到了所有思想之物的基础。2、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所有的存在物都依赖于认识它们的意识,如果意识不存在,那么除了上帝的意识能够感知到之外,所有的意念和目的也就都不存在。3、康德: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试图掀起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两部著作中,他试图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大敌对的哲学阵营制定法则。他认为,教育必须要由纪律、文化、自由选择和道德训练几个方面组成,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导儿童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献身于教育是一个人最大也是最困难的问题”。4、黑格尔:现代理念论哲学发展的顶点。他的哲学体系的三个重要方面:逻辑、本质和精神。5、罗伊斯:他认为,一个事物的外部意义完全取决于它的内部意义,即它的“目的体”,他主张,目的体是“智力”的标准,并且事情的内在本质是精神的。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理念论:教育的目的:追寻真理、自我实现、品格发展。教育的方法:整体式的学习方法、辩证法、直觉法、演讲法。课程:最重要的因素是教会学生思考,通过发展思维能力,人类可以变得更高贵、更理性。教师角色:教师的典范——苏格拉底,“先思而后行”,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对那些最重要的材料做出评价,并激励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那些价值更高的材料,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理念论者提出了教育的最高认知水平;他们关心文化保护和文化习得;他们非常关注道德和个性发展;他们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居于中心的、应该受到尊敬的人;他们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强调人类的生活和个体的生活;强调综合的、系统的、神圣的教育方法;他们鼓励进步,强调强力制度、自我控制、纪律和教育的重要性。
理念论者把普通教育看作是挑选一些理解力好,适合教育的人,而不是面向大多数人。他们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为社会的上层阶级服务,尤其是为那些将要步入政府或教堂领导岗位的人服务。这就致使人们常常把普通教育视作是一件奢侈品,只有极少数特权人士才能够享有。
理念论者大多关注道德品格,他们通常承认,任何称得上教育这个名称的都是品格教育,品格教育不仅包括责任感,同时也包括意志力和忠诚感的发展。他们认为,德行来自于思考和先思后行,在他们看来,追求智慧本身来自于道德信念。
康德把品格发展作为一个最合适的教育目的,他认为道德律令的源泉是理性而不是上帝,因此,在道德上唯一的事情就是一个善念。具有善念的人知道他的责任是什么,并且会尽力地担负起那种责任。
康德非常强调对学习者的道德培养,他认为道德培养必须以某种准则而非规训为基础,儿童应该学会按照准则行动,并且要认识到行动本身的正当性。道德是极其神圣和崇高的,人们不能把它降格到规训的层次上。道德教育的第一要务是确立一种品格,即按照准则来行动的能力——开始是学校的准则,然后是人性的准则。
康德认为,品格的形成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是服从,这里的服从包括服从领导者的绝对意志和服从领导者那种被认为是理性和善良的意志。他认为,儿童对禁令的任何违反都是缺乏服从的表现,违反禁令就必须遭受惩罚,而惩罚包括身体的惩罚和道德性的惩罚,身体的惩罚就是拒绝儿童所渴求的东西或直接施以体罚,这种惩罚方式容易使儿童产生奴性;道德性的惩罚是指打击儿童希望被尊敬和被爱的渴望,这在康德看来是最好的方式,有助于道德养成。品格形成的第二个特征是诚实,这是品格的根本特征和本质。品格形成的第三个特征是合群,儿童必须与他人保持友谊,而不是只顾自己。
从历史上看,理念论对教育的影响相当深远,以至于今天很难找到一所不受理念论原则影响的学校,对我们当今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