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研读的是《给教师的建议》第42篇《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这篇文章提到的问题真是雪中送炭;对于每一个新教师,我相信他都是满怀希望地踏上工作岗位的。比如我,当我踏上讲台,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求的眼睛时,我发誓我一定要做一名好老师,我要把我的所学无私地奉献给我的学生们。可是现实却在啪啪打脸,做一名好老师远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简单。
就像文中提到的,从一名新老师到一名有经验的老师,需要学习的知识、技巧太多,可是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鉴于此我是深有体会。为了成为一名好老师,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向本学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如何教授知识,听了无数的校级、县级公开课,参加了很多次的研讨会、交流会;为了学习管理经验,我向有经验的班主任们取经,找领导讨论调皮的孩子;为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为了教给孩子们的知识更加全面,我重新又捧起了书本,虽然每天忙忙碌碌,身心俱疲,却收效甚微。
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我一直笃信作为新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一一三人行必有我师嘛!把自己忙的团团转,只要有机会谁的课我也听。我会把学来的用到我所教得孩子们身上,尝试了各种办法,依然没有效果;到头来学生教不好,也没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不禁反思了,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到底学什么?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给出了答案: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这样的理论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让我意识到“照葫芦画瓢”的想法在教育中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有思想的孩子。有些方法适合这个孩子,却不适合另一个孩子。我也意识到,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的任何一项成就都不是单靠某一项措施就能取得的,都是由几种甚至几十种因素来互相影响。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呢?首先就是要自己进修一一提高教育技巧。另外,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要多去观察和研究,观察和研究的越多,你就更加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就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回顾自己确实做得不够,一直在生搬硬套,怎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