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总是有点心不在焉。
很多时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明明也会外出见朋友,结果呢,却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从前面几段文字就可以看的出来。
为什么呢
因为被他误会了,或者我误会了他。
1
一个误会带来的难过和反思
我们在微信交流时,似乎有冷场局面,有时会多说一些,有时不说。
最近,还听到一句,如果道德绑架在你身上,你还会有嘴辩论么?
就是这句话让我感觉,可能是他还有另一个朋友之前就对我的强势不满意,甚至评论别人,于是才说了这句话。心里也很难受,好像不再被信任。
反思自己,的确常常说过多的话,评论一些热点事件,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表达过度。虽然没有过分的恶意去批判别人,却可能影响了别人的话语权。全凭借自己能说会道,甚至有点诡辩。
于是告诫自己,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至少遇见事件,还有对一些人不要多多评价,八卦。因为网络暴力真的可以伤人。
我仅仅因为这句可能误会的评价就伤到了自己。可想而知那些键盘侠对于热点人物的伤害究竟有多大呢。
2 误会解除
和他明确交流后发现是误会,他说他只是评价了某事件的公交司机,也在意彼此的友情。当然也可能是他在安慰我没有说出真相。
这都没有问题,至少,误会解除了,我也表达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还可以交流,那么主动交流未尝不可。但如果不在一个频道,大概就算表达解释也是一样的。
我是这样的,对于在意的人,会很愿意主动去表达心里所想,不愿意太多误会。毕竟经过了很多年成长,也明白自己比较自我,曾经丢失的友情,如今不想再轻易丢掉一份可以真诚交流的友情。
重要的,我们不仅把话说开了,并且还都在安全区内,也许偶尔会见面,但一定是三个朋友一起,很自然,都是在工作上有想法有追求的人,也是对家庭有责任的人,绝对不会让变故发生在家庭中。
甚至也是一种自私和懒惰,谁也不想失去当下的平稳幸福的生活,毕竟伤筋动骨,不仅是心理还有物质上,都是明确无法承受的事。明知不可能,又怎么会走出安全区之外呢,造成双方和家人的伤害。
我那么爱我的家人,他也一样吧。
3 他是谁
他是以前的一个同事,因为当时工作不顺心,曾经聊过不少,后来和另一个同事一起,成为离职后还可以结交的伙伴和朋友。
其实平时,我和那个同事会聊的会更多一些,因为都热爱文字,有共同的梦想,有关分享也会多一些。反而和他交流的不多,仅仅是见面时互动一下。
然而,我心里知道,虽然话不如和那个同事多,对他却多了一点关心。最近的工作或者生活状态。因为不能交流太多,从而失去了自由空间。同时也很为他的工作和生活如意而高兴。这也是一种良性的友情吧。在事业上也可以偶尔帮助一下。
而我,依然平静的在自己的生活中,和给我自由又包容我的他在一起,很是幸福。追寻我们那份如侠侣般闯荡生命的状态,这样是最幸福的状态。因为我已经拥有了精神上的自由,我也给他这样的自由,。我相信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人会如此,毕竟曾经的那些喜怒哀乐的经历和记忆不是所有人都能给到彼此的。
所以,我想这样是最好的,有一个远远的安全距离。
我会想,自己常常会被身上拥有自由光芒的人吸引啊,这样的人在一些人看来是暖男,甚至有点花心,对身边的朋友甚至是异性都会表示友好和关心,有时还有一点小小的跨越距离,绝对不是清教徒那样自律标兵。然而也仅仅是如此,还够不上渣男。为何?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可能更关心女性,(大多在女性的环境中长大心思更细腻)他们甚至更理解女性的不容易,愿意去包容帮助一些。也容易造成一些误会。但伴随成长这样的他们遇见比较明事理也懂得理解他们的人,他们会更有家庭责任感很珍惜,因为身边的人本来就给了自由和稳定的家庭,又何必到外面去寻找。只要身边的这个女人能够足够理解和包容,给他们时间,有一些智慧的引导,可以在一起很是幸福。因为这样的人对他们的女人所做的事和心思变化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支持。
于是看起来不太靠谱的家庭,最后也许反而成为最靠谱的生命伴侣。他们珍视彼此给予的理解包容和自由。
4、关于婚姻的看法
曾经,我的他喜欢一句歌词,就是婚姻是违背人性的制度。我不太理解,但慢慢也有一些认同,这里的人性是说,几乎每个人都是见异思迁的,喜欢更多新鲜美好事物的。有贪嗔痴的一面。所以婚姻要求你一辈子守着一个人是违背人性的。
但同时,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约束自身,让自由成为带着镣铐的跳舞,反而有一种自由的光芒。因为这自由来自一种明知为难自己而去做的坚定,是人性的另一面,就是约束和节制。这种承认可能见异思迁而去节制,比认为人只能无限节制,而挣脱去寻找打破戒律的自由要更能稳定平和。
对萨特和波伏娃的契约婚姻也是有一些向往,彼此相伴终身,但不规定对方没有别的伴侣,这在当时的法国也是惊世骇俗的,几乎背叛了清教徒的一切规范行为,尤其是对妇女。而在中国,这也是无法想象的,同样的年代,中国,虽然追求女性解放,但依然不会大张旗鼓去宣扬。经济上也没有真正的独立。
而波伏娃不仅能够养活自己,更是萨特的多年合作伙伴,哲学知己,一起创立了存在主义哲学。更发表了自己的第二性作品,是前所未有从女性视角写的哲学著作。
我能感受到的是,波伏娃其实是对当时压抑的社会环境,对女性背负的种种无奈提出的抗议,用这种惊世骇俗来表达自我,是一种对旧世界的宣战。
她和萨特是精神知己,也相伴终生,但更多的是借由萨特实现自己的精神自由。
那么婚姻是什么呢,婚姻是一种世俗约定,没有错。婚姻也可能化为泡影。但婚姻带来的社会稳定性,个人稳定性,让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也许,会有人说,生活缺乏激情在婚姻中找不到自我,需要走出来。我想如果需要外界激发自己的激情,那么说明对世界的热情,对整个环境的热望没有那么强烈。并不是走出婚姻就可以做到拥有激情吧,这样的激情只会燃烧不会持续。
5 理性和感性并存
理论和生命常在
总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也有人说梦想终于会落入现实。
我想,尽管生活中的细节,我常常偏向感性,容易被美丽的人和事物打动,甚至被一部电影一句话彻底击中,好比最近遇见的朋友,听她说起家人,眼泪掉了下来。因为家人已经开始面临生死交战,她很心痛也很无力。
我很想要抱抱她,受过委屈也愿意在我面前表现情感的人,我总是不忍心。
可是,我又那么理性的知道,我不能帮到她什么,最多就是抱抱她,安慰她,陪伴她。
最后,还想说,一个人不可能生活中,完全是苍白的,约束的,不给对方空间,甚至有一点点情感的波动。因为生命是鲜活的,只要真正把对方放在心上,那么就算是有其他欣赏的人,也仅仅是一种欣赏并不想破化这种欣赏的对话。好像美好的画面,谁也不会轻易破坏。
而我,还有一个收获,通过这件事,我开始越发自省,明白我是一个真正可以自我成长,不一定要依赖很多理论教父的指引。遇见了一些事,一些人也许会感性体悟,但可以衍生很多思考和成长,也是一种幸福,因为随时成长,约束自身。
6 生活其中,书写处境而不是评判
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体悟,未来,在写作的路途上,我会更多体会他人的处境,不会一味根据表面去判断一个人的是非。因为谁也不知道她真正的处境是怎样的。
就像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画面,一个放映员,因为家人重伤依然在为自己的电影博物馆忙碌受到网友评判,说他没心没肺居然还在忙喜欢的事。可是他说,如果他不做这些事情,又怎么会被节目组发现。这件事是他的光亮,是他的精神支柱。只有这样,他才能一个人挺过这个难关,可以承担未来无比沉重的责任。
我想,对身边人,对我自己也是如此吧。未来的时间,无论是对话还是写作我都要尽量的避免随意去评论和讨论,包含八卦还有更多讲究道德的事件。
年纪大了,人更柔软,也更愿意修炼自身,不想去苛责他人。就好像古人说的修身齐家平天下。并不是不关注社会,而是想用实际行动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也因此,感谢这件事,从一个误会引发的对婚姻,还有修身自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