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和孩子老师聊了一次,老师说孩子课堂话太多了,基本是老师上半句他下半句,经常打断老师思路。
于是开始和孩子聊天改善。一周后跟进老师,我的苦口并未换得应有的改善,方明白语言的无力。
开始反思,从孩子的镜子我自己身上找问题,刻意抽离观察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模式。发现在陪伴孩子时过度担心保护,太多小心和不要的话语打断孩子的言行。
诊断出了问题就好办了。9月底,开始行知模式,行后而知,非告而知,少言多行。并让孩子和我交流时,只要感受不好就向我提出,我改进。
目前实行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确实效果明显。关于作业以孩子计划为主,给出建议,他自己选择听或不听我的建议;孩子提出每天放学玩一个小时然后作业,尊重他的想法;每天作业做完看半小时我的世界直播,尊重他的想法;面对孩子作业中不好的地方,指出其中值得肯定的内容,再提出需要改善的内容。
然后告诉他一个秘诀,让他试试,去努力做个安静的美男子,让别人好奇,让人想了解关注他。让他观察下老师同学对他的反应。
还记得那段时间孩子回来,神秘兮兮的告诉我,说上课他努力不说话,老师很奇怪,总是拿眼睛瞟他。控制上课不说话,他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逐渐到一节课都能坚持。
这一个月,每周会总结他的进步,每次成功一点我们都相互击掌,并在家庭日庆祝。到现在玩好了做作业,作业也不再磨蹭了,不用要人盯着看了。上课老师反馈纪律大有改进,能认真听课。
其实孩子原本有自己的能力去自我完善,我们做父母的只要稍稍用力就好。实际情况通常是做父母的用力过猛,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