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派系众多,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花间派基本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豪放派是苏轼,辛弃疾。而婉约派就是我最喜欢的柳永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诗,把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即将分别,彼此悲痛、眷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婉约派为宋词的代表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而其内容主要写的是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最重要是都能配以乐曲传唱。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一心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但是进京参加科举,却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之下遂一心填词,流连于花街柳巷。.
柳永暮年好不容易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的的词大多反映市井俪俗的生活,可以说他是第一个专门创作民间文学的作家。他的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
而他却称自己是“奉旨填词”,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也正是他常年流连民间,市井,所以他的词才有效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土人情。
柳永年轻的时候,才高气傲。把考取功名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目标。一心想当官,光宗耀祖。
哪知他的仕途充满坎坷。第一次进京赶考,没考上。他不以为意轻轻一笑,挥笔而就:“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又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失意悲愤之下填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一首词,是第二次落第失意之下发的牢骚。大概意思就是说;没考上又有啥关系,只要我满腹才华,也一样能光宗耀祖,一样能青史留名。
既然当不上官,那不当也罢了, 功名利禄与我如浮云,要之何用?还不如把它用来换酒喝一醉方休,去青楼听听小曲,且不快哉!
但是柳永最初离开家乡,在杭州、苏州流连了,沉醉于听歌买笑,每天莺莺燕燕的浪漫生活之中。而且他确实有才,写的词又多为适合歌女传唱。所以在民间粉丝不少。
所以这首词不但被歌女门传唱,最后还上了官家的宴乐上。这下可好了,竟然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听到之后大为恼火,却无可奈何。
在花间柳巷以填词为主的柳永,在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终于顺利考上。不知道那时候他的心情是啥样的,出来都已经十几年了都。
但是等到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一眼就看到柳永的名字。这下倒好,你不是功名利禄都是浮云么?不如去换酒喝么?好呀,这个小小的愿望,朕且能有不满足的道理。
提起朱笔,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把柳永的的名字给勾掉了。真的不知道,柳永在这大喜大悲之后是啥心情。后不后悔写那首《鹤冲天》。
这下倒好,鹤没有冲天,虎倒是落了平阳了。
皇上的的御笔轻轻一挥,就这样彻底地把柳永推到烟花柳巷写词去了。万般无奈的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
柳永平生偏爱与青楼歌伎交好,一生红颜知己无数,非常自豪。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曾在他的名作《木兰花》中描述过他见过的四个花容妙丽的文艺女青年,呼作“心娘”、“佳娘”、“虫娘”、“酥娘”。
而这首 雨霖铃·寒蝉凄切 就是他失意离开汴梁时,与虫虫别离时所作。其实我们现在看来,虫虫其实就应该是宝贝,宝宝的意思吧。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眼前的长亭,此时正是傍晚时分,刚刚一场急雨停住。和朋友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半点畅饮的心绪,心里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却已经催着赶快出发。
我握着虫虫的手,抬起头来,正好她也看着我,满眼泪花。直到最后分别时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词回南方去,山一程水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没有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怕就是离别了。更何况又到了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谁能经受得了!
我不知道我今夜酒醒的时候,我身在何处?恐怕是在长满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离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才情诗意,又能跟谁谁去诉说呢?
我唯一不懂的是,既然他那么爱虫虫,也有这样一位女子不顾他落魄,前来为他送别。何不带着一起走呢?
哪怕以后素衣简餐,哪怕以后流浪街头,哪怕以后到处流浪。我想哪位虫虫姑娘也愿和柳郎红尘作伴吧。
不得不说,最经典的诗句来源于生活。而最贴近生活的地方就是民间。如果没有心与灵,我想柳永也绝对写不出这样风华绝代的作品。
落魄与真性情造就了柳永,也害了他。
冯梦龙在《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曾经这样描写柳永的殡葬场面:只见一片缟素,满城妓家,无一人不到,哀声震地。柳七也绝不枉此一生了。
他的人生和他那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模一样。纵使你经纶满腹,纵使你才情无双。无人愿意欣赏,又能怎样呢?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整个封建社会唯一的出路,只可惜,柳七郎才情无双,君王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