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物理一直学得不好,所以高考时物理的分数也不怎么样。现在想来,当时是有纠结的。于我而言,如果我学的东西能在内心形成很逻辑单纯的合理影像,我就会很容易地接受。可我内心里一直有排斥和疑问,无法把物理里面的一些内容用一种合理的理由在内心接受下来。我的疑问在于为什么物理书上很肯定的那样说,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电子什么的构成,谁能够看到和确定物体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呢,凭什么就那样肯定有这些基本元素,凭什么就能确定不同物质的元素的数量?难道不可以是别的吗?书中的假设为什么要那样假设,那样的假设有意义吗?那些物理知识的本源是如何来的?
可是那个时候没有人会给你解释,似乎大家也不需要什么解释,只要你能记住知识要点从而把题做好,能考出好的分数就算过关。硬着头皮做题的方式毕竟让人困惑,因为你不理解。就像英语和语文的语法一样,我当时也是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这样的语法对,那样的语法就不对?平常说话的时候,那些被判定为错误的东西也经常用啊?这样想的结果就是经常做错题,^_^。
后来,关于语法的问题自己慢慢找到了让自己坦然的解释,语法就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慢慢被大众沉积下来,让专家形成了规则。很多东西你只要记住就行了,没有太多的为什么。
可是,物理还是不一样,我一直没有找到让自己坦然的解释。
当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慢慢地发觉原先很多东西曾经可以肯定地用“是”或者“否”来回答的,而现在你却疑惑于是否真是这样的时候,对于以前学过的东西似乎就更困惑了。尤其是现在,以前的所学几乎都忘光了,可是那些疑问却依然清晰。。
如果说以前的质疑还只是朦胧的,而现在却更加深切了,这种深刻地难以确定的感觉有时都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不可知论”,从而对什么都无法做出明确的论断?社会发展到现在,科技的进步和成就是不容怀疑的,所以那些对我而言的“不可知”应该是可知的,应该是可以论断的,应该会在我的内心留下合理的接受理由。
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
后来看到了这本书《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里面引用了爱因斯坦这么一段话:
“物理学的观念乃是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出来的。不论多像,都不是由外在世界一手决定的。我们努力地去了解实相,可是我们这种努力就像一个人想了解密闭的手表里面的机械结构一样。我们看得到表面、时针 、分针,我们还听见了里面的滴答声,可是我们打不开表壳。如果我们很有天分,我们可能构想出一幅机械画面,其中的机械就负责它所观察到的那些东西的运转。可是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的机械是不是唯一的。他永远也没有机会把他的机械与真正的机械做个比较,他甚至无法想象这种比较可能产生什么意义。”
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我所固守和困惑的观点只是在于那些物理知识为什么是这样,有那么多假设和想象的东西,是否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由这段话看来,这其实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通过这样的理论验证了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否通过这样的理论能推测未来的世界。
物理学的观念只是根据实相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想象的结果。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们所学的物理只是人们创造出来能够正确地应和我们看到的事物的天才想象而已,而不一定是事物“真正的样子”。为了能够清晰地认识我们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对大量的现实和数据进行考证分析,从而得出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如果能够被验证和应用,能够了解过去,推断未来,那它就是合理的。书上的物理知识就是这样。物理不是那些数学的式子和单纯的概念,而是用那些式子和概念在传递的一种思想!一种人类认知世界的思想。
这种思想体现了人类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呀。
引申开来,如果上升到哲学的角度,不仅仅是物理,一切人类的知识不都是这样吗?基于对实相的合理的丰富的想象,人类就创造了知识。只不过那些反映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的知识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而其它的不容易被理解接受罢了。
人类也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会变得更加强大。也许我早弄明白这些,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些困惑,学得也会更好吧。。。
精确和不精确是相对而言的。在没有发现有黑天鹅的时候,天鹅是白的这种论断就是合理和正确的。一种理论或者思想的产生,如果在它假设的条件下能够对事物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能够进行正确的预测和判断,那么这种理论就是合理的,至少在当前就是合理的。
人类的想象是没有尽头的,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也是没有尽头的,人类的认知水平也是没有尽头的,所以知识还会不断地创新,是不断地演进。
也或许,当我们从另外的视角看待眼前的世界时,也会创造出不同的新理论吧?
基于了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对于“创新”也可以有清晰的认识。创新从哪里来,是否能够一直创新?答案不言而喻。
从这件事,我又想到了教育的问题。究竟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教授知识。
在《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一书中提到师父的概念,我觉得很值得借鉴。作者认为师父应该先教授精华,精华懂了,然后才教一些必要的东西来扩大这种了解。(师父)要等到学生对花瓣落地感到惊奇,才讲起重力。要到学生说:“好奇怪!两个石头同时往下丢,一个轻,一个重,可是却同时落地!”才讲到一些定律。要等到学生说:“应该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达这一点。”才讲到数学。
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点,而是能让学生把知识点作为内心的一种合理存在,这才是核心重要的事情。
其实早在1979年,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就出版了,而且这本书还是非物理学专业的人写的,能正确阐述物理专业的知识,还通俗易懂,实在是作者写作水准,思维能力比较高。好书永远都不会过时,或许有道理吧。推荐阅读!